檔案卷
 

982 廣東巡撫郭嵩燾為委員赴澳查明各項事宜並由驛附呈事致總理衙門函

*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65年1月19日)

  十二月二十二日廣東巡撫郭嵩燾函稱:
  另函垂詢澳門地界,考之《明史》及《香山縣志》、《澳門記略》等書,並無畫地定界之議,而其大略有可言者,《瀛寰志略》謂居澳之夷爲葡萄牙。其初入中國,自稱大西洋,後遂因以爲名,《明史》屬之佛郎機,《澳門記略》屬之意大里亞者,皆誤。
  明初西南洋諸國互市,置懷遠驛於蜆子步,其後移之電白縣,又移之澳門,謂之舶口,爲收舶交易之地而已。嘉靖三十二年蕃舶託言借地,暴水漬貢物,遂入居澳門,蕃夷來者日衆。萬歷二年建關閘於蓮花莖,設官守之。嗣就其街四維樹高柵,榜以畏威懷德,分左右定其門籍,以明王慎德四譯咸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服食器用二十字爲號,東西各十號,互相稽察。嗣又勒碑與約禁五款,其末一款則澳中夷寮准照舊修葺,敢有新建房屋,拆燒治罪。
  國初益嚴關閘之禁,每月一、六日放米出澳門,凡六启閉。嗣於澳設海關監督行臺及稅館,乾隆中又移香山縣丞於澳門,稽查彈壓,勢益加重。嗣又申添造房屋之禁,嘉慶十四年更定章程五條,其第三條內查明現有房屋戶口,造冊申報,不准再有添造。華人在澳居住者,亦查明戶口,造冊申報,祇准遷移出澳,不准再有添增。自明嘉靖時澳門歲輸課二萬金,蓋若今之船稅。
  國朝建稅館,凡洋貨運赴省,佛給驗票,歸大關徵稅。所有分赴香山、新會、順德者,歸澳門徵稅,歲約一二十萬金。其澳門地租五百金,則自明萬歷時至道光二十九年,歲納如例。夷人居澳大略情形如此。
  蓮花莖者,蓋由前山至澳門,中通沙路徑十里、廣五六十丈,若隄然,即阿穆恩所謂徑渚也。關閘正當沙徑之中,沙徑盡處爲蓮花山,越山以南逶東爲望廈、龍環、龍田三村,西至沙梨頭爲新橋街,皆民居。其南橫築長城謂之澳城,爲門二:東曰大井口、西曰三巴門。三巴門當澳城之北,有礮臺,今謂之大礮臺。城東逶南礮臺二:曰東望洋、曰加斯蘭,城西逶南礮臺二:曰娘媽角、曰西望洋,其南曰南環礮臺,今謂之小礮臺。南環地勢,三面環抱,中圓如鏡,蠔鏡澳之名所由昉也。
  澳城亦建自明萬歷時,天啟中以荷蘭爭其地,加築澳城,建礮臺。總督何士晉、海道副使徐如珂先後隳其城臺,而亦旋隳旋修。嘉慶十三年英人入澳門,因請加築沿海石築女墻,以資防堵。阿穆恩所稱三巴門圍墻,並非爲界,據關閘啟閉論之,直以一閘嚴內外之防,其不用三巴門爲界,確有明徵。而自明嘉靖時借居澳門,有地租額徵,中國設官建行臺,又屢申禁,不准添造房屋,則是其地仍爲中國之地,澳中夷寮特寄頓耳,又何界之可分哉?
  嵩燾以爲,宜與理論者約有三端,明世澳門建行署三,今議事亭猶在。
  國朝建縣丞署於望廈村,道光二十九年夷酋爲澳民所斃,遂毁縣丞署,旋又脅海關稅館不得徵課,於是澳地全屬之。夷人舊時官廳皆爲夷居,縣丞理事澳門勢亦難行。海關稅館乃國家經費,今澳門、香港兩處奸商市儈皆倚爲逋逃藪,商稅偷漏過半。若援舊制修復海關稅館,既收洋貨抽分之利,且使澳地得分屬之中國,此爲上策也。
  洋人侵佔中國地段,皆以重價購買,蓋造夷房之外,所有隙地又租給華人,而納其租價,每地一區,動數千萬金。澳門故所借地也,納中國地租,歲僅五百馀金,其私收澳民地租莫知其緣始。嘉慶四年以迫加澳民蕉園地租至於搆訟,迄今澳城內外民房約四千馀戶,夷人按收其租價十分之一。其居澳之華商,月納公鈔亦略與所收租價等歲入一百二三十萬,名爲借地而實享其厚利。數百年未與定議,中國終久有辭可據,或仿照近省沙面地方辦法,飭令補繳地價銀一百萬兩,免其租課,此爲中策。
  查澳門地租正銀五百一十五兩,水費銀七十三兩二分。自道光二十九年香山縣丞移駐前山塞(寨),應繳地租訖今並不完納,每年由香山縣墊完,虛應故事而已。當時大吏不能執辭以與之爭,而相爲粉飾,歷十有七八年,夷人遂視以爲固然。《明史》稱番人本求市易,初無不軌謀,中朝疑之過甚,又無力以制之,夷人始終搆難之由,盡於此數語。又上之积爲猜嫌,下之益據爲私利,如添造房屋,禁約甚嚴,而縣丞之駐澳門者,因之以求規費。每造一屋,開牕戶若干,皆有例規,苛索百端,其反而加厲也,遂並地租不納。今各國定立條約,稍釋嫌疑,因其換約通和之始,仍令照舊繳納地租,稍留此一線之維繫,此猶爲末策。
  至三巴門外居夷人收納地租,大約起自道光二十九年縣丞署被毁以後。從前地歸官轄,又各村居民多數百年籍貫,無納洋人地租之理。迨縣丞署被毁,以次毁及關閘,今關閘旁官廳洋人改建緑衣館,置兵戍守,一切顛倒失遂,視澳門全地均其所屬矣。其夷房仍均在澳城內南環逶西,南至下環等處,由三巴門外至關閘約三四里,别未蓋造夷房。洋人最重地利,蓄意甚遠,責以三巴門外之侵佔,反得據明人建關之意多證辯,若僅責以收納地稅,則澳城內之地稅,亦非其所應納,百姓劫於其勢,不敢違耳。修復澳門稅館,又其所必爭者。惟繳價完課,二者揆之,於理尚屬正辦,其能聽從與否,所不可知,而數百年借居澳門地方,完納地稅,記籍昭然。其毁拆縣丞署,並未奉旨准將澳門地方聽從佔據,准情度理,據此二説以正告之,稍申大義於天下,以使之失所據,似於事體尚允。是否有當,伏乞鈞裁。
  其澳門收稅情形,經委香山縣紳士何承霈赴澳查訪,具得其梗概,並嵩燾見聞所及,另摺録呈,兼繪呈澳門地圖一紙以備省覽
  再,此次委員赴澳開示一切事宜,仍以繪沿海輿圖爲義,委員亦不知其由,詳細情形未必盡悉,要爲能得其實。郃並陳明,敬敂鈞要。
  再,函件十二紙、澳門地圖一紙、手摺一扣,因海道至天津內河此時計已封凍,恐致輾轉遲延,謹由驛附呈,以期迅速。伏乞崇鑒。

附件:廣東巡撫郭嵩燾查明澳門前後大概情形清摺


  清摺照録
  謹將查明澳門大概情形逐條開呈:
  澳門四面環海,僅有蓮花莖一線沙徑通內地,計自東至西、至南、至北均約十里。中間石城一道,東南起加斯蘭逶北,而西至沙梨頭,謂之澳城。海關稅館在澳城西,前爲馬頭,對面北山灣仔亘十馀里,上爲青洲,民船皆泊其中。
  蓮花莖盡處爲蓮花山,山北爲蓮峰寺,有北山嶺村,山南逶東即望廈村,居民三百馀家,何、趙、沈三姓爲大族,皆自明以來世居澳中者也。再南爲龍環村、龍田村,居民百數十家。澳西沙梨頭稍東爲新橋街,居民數十家,蛋戶爲多。此皆澳城外之民村,夷人按戶抽收地稅。
  澳城內逶西爲商賈麕聚之處,西北皆民居,西南下環沿海以至南環爲夷房,約五六百家,民房千六七百家,鋪戶千五六百家,商賈麕聚,無藝遊民常至萬人。大約澳城外民房皆世業,納夷人地租而已。澳城內房鋪多奸商市儈出資租地,一區蓋造房屋,取厚息租價,常視內地數倍,歲以一月租價納夷人地稅,香山富民陳守善、徐瓜林均以此爲罔利之資。
  澳中商賈完納夷人公鈔,視貿易之大小酌量抽稅,大約房租視店貨爲輕重,公鈔又視房租爲重輕。房租取之業戶,公鈔取之商民,多寡相等,下至擺列地攤小買賣亦有公鈔,每年合計抽收各項銀兩約共一百二十三萬,實較內地釐金爲重。粵民倚附洋人,作奸犯科,不受官吏管束,甚或恃以播散謠言,挾制官長,覷澳門爲藏身之固,甘納洋人公鈔,而不辭無識者,徒以爲規避釐金,亦未之深考矣。
  澳中民居有地稅,商販有公鈔,其往來販運日用所需,若牛羊豬魚鹹魚之屬均有稅。其開設洋藥煙館亦係數戶包繳煙稅,每年約二三萬金。白鴿票賭局每年三四萬金,攤館每年十二萬金,妓館每妓一名月納稅銀半圓。又有戯館一所,每年納房租一萬金,亦可謂巧於取利矣。
  澳中夷兵一百數十名,緑衣兵二三百名。緑衣兵專巡街道,若內地之差役,其口糧由各商戶津貼,若內地商戶之更練費。
  本年春間,夷人議行船稅,經客商求免,願加增緑衣口糧。迨口糧已增,而夏秋間遽行開抽,按船之大小納稅給票,一月一換,無産不得入口,即路過灣泊船隻,一例抽收,大者三四十金,小者半圓,各船戶散布謠言,謂爲苛刻,旋亦停止。
  海關稅館凡三:大馬頭稅館主抽稅、南環稅館主稽察夷民登岸及瞭望番舶出入、娘媽角稅館主稽察閩粵寄港商漁船隻。今諸稅館皆毁,其監督行臺改爲菓欄街,緑衣衙門在焉。前明之議事亭爲夷官管庫所居,華夷一切爭訟,取決於此。澳城內亦有縣丞署,蓋道光初望廈村官署傾圯,移駐澳門民房,今在堂前後街即其故址。
  道光二十九年澳門夷酋嗎亞理開造馬路,毁壞民墳,村民憤甚,有伺其出狙擊之者。嗎亞理受傷死,諸夷大譁,遂毁縣丞署,兼毁及海關稅館,此爲夷人抗繳稅銀之始。阿穆恩所稱不可提緣由,即謂此也。
  洋人毁壞官廨後,香山縣丞移駐前山寨,海關稅館亦移設長洲。長洲在虎門內,距黃浦十里,爲外洋赴省通路。虎門、黃浦皆有海關,驗票分卡與澳門之爲新會、香山、順德各縣總彙者絶不相蒙。當時長洲稅館分收小貨散稅,藉資粉飾而已。其後大關添設稅務司,長洲稅館遂亦停撤,惟香山縣城西之石岐設立稅館,抽收運販香山之小貨。
  澳夷貧富因時變易。明時及國初海禁甚嚴,奸商倚附居奇,澳夷亦因之致富,迨海禁開而夷亦漸貧。其後洋藥販運中國,以澳門爲屯聚之地,而夷又富,迨洋藥銷行漸廣,澳夷無所得利而又貧。近則擅地稅公鈔之利,奸商市儈附之以取,重日益加富,本國公用亦多取給澳門。其在澳久居之夷戶無執藝者,乞丐、娼妓亦皆有之,與內地人民無異。
  澳城舊有門四:曰三巴門、曰花王廟門、曰沙梨頭門、曰小三巴門,今門二:曰大井口、曰三巴門。自明時屢毁屢修,其沙梨頭對角之青洲亦曾築城,天啟中爲監司馮從龍所毁。澳城盡處爲沿海石墈,其後亦加築女墻,今防維稍弛,澳夷惟意所適,女墻及各城門亦不復加修葺矣。
  右十二條略具澳門前後各情形,與呈覆一函互相發明,函內所已詳者不復著録。謹備參證之,一助雲爾。
  嵩燾謹識。
  (《澳門專檔》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