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957 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煥等為葡使請求互換前定和約事致總理衙門函
*同治三年六月初八日(1864年7月11日)
六月初八日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三口通商大臣崇函稱:
初五日曾肅寸緘,並將擬覆西洋阿穆恩照會底稿呈請酌覈,其中措詞未當之處,想已蒙修飾潤色,俾歸妥善,寄還後當即遵照辦理也。
初六日申刻復由西洋領事左欣那送來阿使覆貴衙門照會一件。煥等公同拆閲,仍係欲行互換前定和約,並許互換後增減和約之事,無不允從,即在廣東互換,亦決無礙,並候商量辦理。等語。
查該使前此在津何等崛(倔)强,今則雲即在廣東互換亦決無礙,又雲互換後增減和約之事,無不允從,並候商酌辦。其中情已極餒怯,不問可知。是會商事件已有可轉之機,自當趁勢而入,以堅其要約。擬請貴衙門給與照覆,告以中國並非增減和約,但須將和約未顯明處預先言定,以免日後彼此誤會偏解,即如第九款,任憑仍設立官員,雲雲。所謂仍者,係仍照從前設官之例,在澳門徑收中國稅項,稽查本國及各國遵守章程,此乃條約本有之意,不過再爲補敘明晰,庶免日後爭論。至澳門地租,中國均可概置不問也。再如第八款載明,不得派商人充領事官,今貴國竟未遵照,亦當預爲言定,換約候(後),即應改派眞正職官。如此兩款,並非更改條約,貴大臣自當允從,仍望折回商明辦理。至廣東互換一層,查條約祇載在天津互換,並無他處可以互換之語,未便改易,致與條約不符,雲雲。如此給與照覆,設關之事或者爭得到手,亦未可知。鄙見如斯,尚希鈞裁。所有該使原照會一並附呈,並望察收。
再,捧讀另示,知前日鈔呈大西洋阿使照會各件已達鈞鑒。昨日復據該國領事左欣那送到該使由上海寄呈貴衙門照會一件,當即肅函封遞,並將如何照覆之初〔處〕,略擬數語呈請覈辦,計本日可邀垂察,尚祈迅賜覆函,以便遵循,是所禱切。附寄大西洋國照會,詳見下文。
(《澳門專檔》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