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945 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煥等為葡使照會各國謂我不欲換約事致總理衙門函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日(1864年6月23日)
五月二十日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函稱:
西洋使臣阿穆恩自十七日巳刻送來照會後,即遣人前來辭行。煥等因該使照會內有登時回澳之語,遂將所擬照覆趕緊飭繕,於未刻遣人送去。原冀其尚可理説,或見此照覆,不肯自任不欲換約之名,庶再訂期會商,以便相機開導。旋送照會人回稟,據公沙威雲,該使已定本日上船,十八日開行回澳,送來照會不及答覆矣。其桀驁不馴之氣,實爲各國公使所未有。復於酉刻密囑文道、恩守前赴該館,借問候爲名,從旁婉言挽留,告以所商事件並非十分勉强,今既遠涉重洋到此,何妨稍遲數日,即可商定換約,汝亦好上覆汝主之命。該使置若罔聞,竟於十八日五點鐘搭坐火輪船回澳。
因思該使此來,煥等僅與會商一次,一題(提)商酌二字,彼即以氣凌人,不容理説。即使所商之事決不可行,亦應如各國之往返辯論,或暗邀相識領事从中調停,何至匆匆若是,殊不可解。厚因公面見英領事,據雲此人性情燥暴,渠曾勸其應與中國和氣相商,彼亦不理,此等氣性,實爲少見。等語。其意亦不以彼爲然。
今該使竟謂我不欲換約,公然照會各國駐京公使,實屬狡譎之至。若我不將此番情形知照各駐京公使,未必不遽信彼一面之辭,轉疑我爲失信矣。現已將該使不候換約遽行回澳緣由據實具奏,謹先鈔録奏稿,另備公文呈閲。日內法國公使有何議論,仍乞示知。
再,西洋使臣阿穆恩任性妄爲,毫無人理,此次若爲其氣焰所薰,遷就換約,則中國不但目前失勢,以後與之共事必多棘手。即如條約內載明,不准商人充領事官,而該使帶同該領事佐欣那來見,即係寶順洋行商人,此層亦須預駮議明,換後何時更換眞正之員。而該使在公所一見,即欲換約,不容商及他語,實屬無理已極。此層亦望增入照會各國公使文內,俾各公使知該使雖因換約而來,中國不能不有預商之事,不能一見即將條約互換也。
近來□國以立約爲得意,不以大國之謀情理,不得不有以折挫之耳。
(《澳門專檔》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