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879 總理衙門奏報與葡國議立條約情形摺
同治元年七月十六日(1862年8月11日)
七月十六日本衙門奏稱:
竊臣等前據西洋國公使基瑪良士呈遞照會,求請遵照前議,換約通商。當經恭摺具奏,並開列名單,恭請欽派大臣一員,作爲全權大臣,會同辦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商辦。等因。奉旨派出臣恆祺。欽此。欽遵在案。
查此次西洋換約,應比照上年布魯斯國換約,應按在天津商定。惟該使呈遞照會之初,法國哥士耆代爲懇請作爲法國朋友,到京在法館居住,一切事宜,由哥士耆往來商議,商妥後,仍回天津畫押,與在津商辦無異。等因。當經臣等奏明。得旨後,臣恆祺即與該國公使會商辦理。嗣因哥士耆以臣崇厚上年曾辦布路斯國換約事宜,堅欲邀同商辦。臣恆祺因復會同臣崇厚往返商辦,約計兩月馀,所有條約均已酌定。
其通商各款內最要者惟駐京一節。兹與議定,不得與各國一律長駐,惟遇有要事,尚可准其進京,每年不過一次。至各國領事常有派商人兼充者,其中流弊滋多,從前各國換約,臣等均以此事諄諄與辯,令將不准派商人作領事官一層載入條約之內,各國俱不願明載條約,惟另遞照會聲明。即上年布路斯國亦如此辦理。兹西洋國已經臣恆祺等堅與辯論,載入條約之內。此外惟添列澳門設官一款。其馀各款與各國條款大略相同。
議定後,臣恆祺本應赴津,會同崇厚面與畫押。因該使急欲回津,搭坐輪船旋粵,恐候臣恆祺赴津,致有耽延,誤其行期。再四相商,意欲臣恆祺在京即與畫押。臣等因思,該使既急欲起程,自未便拘於前奏,轉致該使在京淹留。且臣恆祺雖在京畫押,而崇厚係會辦之人,該使仍應赴津與之畫押,是互換條約總係在津辦理,於前奏尚無不符,即别國亦不能援此爲詞,希圖進京換約,是以臣恆祺即於七月十三日,在臣衙門面與畫押,蓋用關防,於十四日將蓋印條約各本專弁齎送天津,交崇厚辦理。該國公使亦即於是日起程赴津。
除將收到西洋國原照會照例封送軍機處備查外,謹鈔録酌定西洋國條約五十四款並西洋國照會一件、臣等照覆二件、臣恆祺給該公使照會一件,恭呈御覽。其應完稅課按各國稅則,一律完納,無庸另議章程。
所有臣恆祺與西洋國議立條約緣由,理合恭摺具奏。
奉旨:依議。欽此。
附件:總理衙門奏報於葡國條約內添列澳門設官一款片同治元年七月十六日(186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