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802 兩廣總督耆英等奏報英夷先今情形並擬見夷酋堅明要約摺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初五日(1845年10月5日)

  協辦大學士·兩廣總督臣耆英、廣東巡撫臣黃恩彤跪奏,爲擬見夷酋,堅明要約,先將察探夷情恭摺密陳,仰所聖鑒事。
  竊查舟山、鼓浪嶼准夷暫行留兵駐守,屆期交還,先經臣耆英、臣黃恩彤與夷酋喳議定,疊次載入約冊,至爲堅明。該國將喳撤回,另派前來接辦,臣等慮其或有更張,當經將二酋招至虎門,與之三面言明,重訂前約。迨酋欲將鼓浪嶼先行退還,其詞極爲馴順。惟夷情叵測,誠恐其先還鼓浪嶼以爲藉口,遲交舟山之地,復經備文指明,預杜反覆。該酋惟稱固守和約,並無他議。
  本年七月間接據該酋文稱,有自伊國駛來兵船數隻,分赴各口停泊,稽查貿易。即經委員查探,共有火輪船五隻,巡船六隻,於八月十一、十三、十四、十五等日先後駛到尖沙嘴洋面寄泊。雖據該酋預行報明,而兵船多隻連而至,形迹殊屬可疑。當復飭據大鵬協副將王鵬年、九龍巡檢許文深就近探得,該國新到巡船內載有夷屍二百馀具,業經運至裙帶路附近中灣地方掩埋,係與嚥叨國打仗,被咈囒哂兵船合力攻擊,以致傷斃夷兵多名。當查嚥叨國即嗎國,又名文萊國,距咖喇吧不遠,順風十馀日即可到粵。復飭澳門縣丞張裕向澳夷詢訪,亦稱夷因圖佔文萊國埠頭,致相攻殺屬實,並該夷兵船係由嚥叨國駛來,尚非無因而至,似不致有他虞。
  又據即選道潘仕成訪有香港新聞紙一件,係夷商編造刊刻,內稱福州固非伊等所能住,即廣東地方,比之昔日未爭戰時尤爲掣肘。當日定議條約,何不言明留鼓浪嶼、舟山二島,俟各要款均皆遵行再行退還,乃僅作爲保交銀款之據,係爲中國所呈。等語。
  查前定通商善後各條約,本爲約束夷商,俾免漏私生事。當時屢易其説,始與酋議定,而夷商多有以爲不便者。且粵東風俗强悍,在粵夷商往住被民人蔑視,氣不得舒。新聞紙所載各情,正係夷商意中之事,深慮衆論簧鼓,致酋藉爲挾制之端,則不特定海難於如約,恐鼓浪嶼亦未必即還,深爲可慮。旋接閩省來諮,鼓浪嶼全島業經交還,則舟山似亦不致爽約,或新聞紙係屬夷商等臆撰之詞,不足深信。
  正在確查間,接據酋來文又稱,交還舟山後,不可准他國佔據,並約臣耆英前往會晤面商。竊思舟山雖定海之一隅,而既經交還,斷不致給與他國,現在各國亦並無求給舟山之事。揣度其意,或因與咈夷夙有怨嫌,而咈夷又屢有協助中國共擊夷之説。此次該國夷使喇呢來粵,臣等屢與接晤,該酋疑及中國用以夷攻夷之策,或暫留咈夷駐兵舟山,因而預先訂明,免遭牽制。否則各夷中實有覬覦舟山之意,曾向該酋微露其端,抑或該酋另有所聞,均未可知。臣等再四熟商,似應乘其請見,訂期前往,藉詢各情,再行相機妥辦。總之該夷自來狡黠,其一切舉動但難深信,惟有堅明要約以折其心,善撫他國以懾其氣,妥慎衡權,因時摻縱,庶可使俛首就範,永遠相安。
  容俟臣耆英定期出省接見該酋後詳細查詢一切,再行據實具奏外,所有夷先今情形,理合詳晰恭摺密奏,並將酋此次來文及臣照覆該酋文件一併鈔録呈覽,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九月初五日
  (軍機處録副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