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793 兩廣總督耆英奏報在澳門連日會見法使大概情形摺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1844年10月10日)

  耆英又奏。
  竊照咈囒哂夷使喇呢來粵求見,奴才于十八日抵澳,即于二十日接見,該夷使喇呢及隨從夷目等執禮甚恭,而於此來所爲何事,初無一語提及。復派委妥員向久經住澳之該國夷人咖唎設法偵探,據稱伊國使臣專爲和好而來,欲求天朝加以恩禮,並無别情。迨詰以究竟有何請求,則堅不吐露。溯查該夷到粵月余以來,疊經派員密訪,有以爲欲與中國結約共擊夷者,有以爲欲赴天津籲請朝覲者,有以爲欲求將西洋天主教弛禁者,甚且以爲欲效夷之所爲,尋釁搆難圖據虎門者。復據西洋夷目唩嚟哆稟稱,聞咈囒哂人欲求大皇帝恩准進京,在西洋堂居住,該堂本係伊國故址,未便給與别國。儻需用明習天文之人,伊國王情願派選,轉送進京,仍復舊制。等語。傳聞不一,眞僞難分。總因該國貿易無多,素稱强悍,而此次忽來兵船八隻,迹涉可疑,以致訛言易起。
  奴才竊以該國欲與中國共擊夷一節。雖夷目哂咡等屢以爲言,第思二夷即有夙怨,究係鄰邦,恐未肯舍近求遠,自傷同類。至中國與彼毫無釁隙,若遽爾尋釁搆兵,亦無此情理。惟該夷使航海遠來,總非無爲而至,彼既未肯冒昧請求,尤不便據傳聞無據之詞輒向探聞(問),轉啓該夷希冀之端。自當持以鎮靜,加以羈縻,以便相機妥爲駕馭,免致墮彼術中。當復與之連次接見,示以不疑,始據該夷使聲稱,中國雖與夷息兵通商,惟和好總不足恃,必須自爲防備,方無后患,尤須結好外國,庶有事可資輔助。奴才即答以中國未嘗因夷就撫稍弛武備,現在各省修船鑄礮,訓練水師,以備不虞。如咈囒哂肯與中國結好輔助,尤所深願。該夷使輒稱,伊等西洋諸國若遇兩相結好,必須各派使臣往來聘問,儻中國亦可仿辦,伊國當遣使進京朝見,即留住(駐)京城,中國亦遣使至伊國都城駐紥,庶兩國消息常通,方可互相幫助。等語。奴才因其越分妄求,當即折以定制,正言覆絶。該夷使又稱,伊所言實屬有益中國,囑奴才詳加斟酌。揣其隱衷,顯係假慕義助順之名,爲希寵觀光之計,而又欲中國遣使聘問,妄自尊崇,轉以有益中國爲辭,冀我俯就,其用意甚爲巧黠,較諸、咪二國夷情,又屬另一局面。
  迨經相持數日,該夷使無隙可乘,始帶同領事咭前來謁見,並請頒、咪二國貿易章程。奴才以撫夷不外通商,該國雖向來貿易無多,安知不因五口開市,有利可圖,漸至番舶麕集。當將歷次所定條約鈔録行知,俾得有所仿效,冀可漸就範圍。詎該夷使復稱,伊國進口之貨不過鐘表等物,銷路不暢,其出口之茶葉湖絲等物均非伊國所需,將來貿易總屬寥寥。此次議定章程,不過因、咪二國均有冊約,是以接踵效尤,其實無關輕重。至伊國爲西洋大國,於中國既不敢干犯,亦無所取求,不惟與咭唎之曾經搆難者不同,與咪唎之專主通商者迥異。現在所定條約既不能出乎二國之外,則伊回國係屬徒勞往返,難以上復君命,求奴才代爲設想。辯口嘵嘵,多方變幻,殊難揣測。奴才查該夷使喇呢既爲和好而來,並以結約共御夷爲請,雖言不足信,要不宜過爲拒絶,致令觖望生隙,而稍露形迹,又恐夷或有所聞,轉蔭疑貳。至其請求何款,該夷使總不肯據實直陳,察看情形,似因慮遭駮斥,因而暫時隱忍。彼既帶有兵船多隻,度越重洋數萬里,必有意所專注之處,尤宜加倍防閑,相機駕馭,免致或生枝節。
  (硃批):另有旨
  (《夷務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