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762 欽差兩江總督耆英奏報英夷通商輸稅業已酌定大略章程摺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1843年7月12日)
奴才耆英跪奏,爲夷通商輸稅,業已酌定大略章程,先行恭摺馳奏,仰乞聖鑒事。
竊奴才於行抵粵省後,當將體察夷情酌籌辦理緣由專摺奏報在案。正在檢閲例案悉心覈辦間,接據夷酋喳自香港來文,請定期會晤,面定大局。奴才當以此事非與該酋面加商榷終難定見,而於未開市之先,令其來省會商,易啟民間疑慮,且香港情形究竟如何,將來能否杜其走私,亦應親往察看明白,庶有把握。當於五月二十六日早,帶同廣東臬司黃恩彤、侍衛咸齡等由黃埔換船開行,經過獅子、零丁、磨刀、銅鼓各洋面,約計水程四百馀里,風靜波怡,舟行順速,是日下午即抵香港。該夷目率同夷兵擺隊奏樂,挎刀遠迎,執禮甚恭,情極馴順。奴才查看香港本屬荒島,□巒複嶺,孤峙海中,距新安縣城一百馀里。从前本係洋盜出沒之所,絶少居民,衹有貧家漁戶數十家,在土名赤梗灣等處附穴緣崖,畸零散處。該夷於近年以來,在土名裙帶路一帶鑿山開道,建蓋洋樓一百馀所,漸次竣工,並有粵東無業貧民蛋戶在該處搭蓋棚寮,販賣食物。約計夷商不滿數百,而內民之小貿及傭力者已不止數千人。奴才率同黃恩彤等與
喳接見數次,將通商章程及輸稅事例反覆辨論,大局粗定。奴才當因夷性多疑,事既得有頭緒,亟應堅其信約,以免再有反覆。即於二十九日恭齎鈐用御寶和約頒發該酋,敬謹祗領,並據該酋將該國和約呈遞前來。奴才驗明收訖後,即於六月初一日率同黃恩彤等駛回粵省。
竊查粵海關進出口貨物,百馀年來,遞有變更,即如進口洋貨,向多奇巧玩好,而近年則以棉花爲第一大宗。出口各貨向重绸緞、湖絲,而近年則以茶葉爲第一大宗。如此二宗,稅餉得有加增,則其馀無論增減,均於稅務之贏絀不致大有出入。前此伊里布督飭委員與之往復詰難,而稅例不能遽定者,皆由茶、棉二項該夷等不肯聽命增稅,故此檢覈粵海關稅則,每年應徵正稅及盈馀銀八十九萬九千馀兩,其額外盈馀每年約收一二十萬兩及三四十萬兩不等。茶葉一項每年出口約計四十五萬擔,棉花一項每年進口約計五十一萬三千馀擔。舊例茶葉每擔以一百斤計算,應徵正耗稅銀及各項歸公規費共銀九錢二分零及八錢七分零不等。棉花每擔亦以一百斤計算,應徵正耗稅銀及各項歸公規費共銀二錢一分零。督臣祁督飭黃恩彤等與夷目議明,茶葉每擔以二兩爲額,棉花每擔以三錢爲額,較舊例本已均有增加。奴才復與
喳面商,定准茶葉每擔增至二兩五錢,較舊例稅規計增倍蓰。棉花每擔增至四錢,較舊例稅規計增幾及一倍。茶葉以四十五萬擔計之,每年約可收稅銀一百十馀萬兩。棉花以五十一萬三千擔計之,每年約可收稅銀二十萬五千馀兩。即此二宗,已足抵粵海關歲入正額盈馀,及每年比較額外盈馀之數。且此二宗均屬粗重之物,偷漏易於稽查,徵收較有把握。至其馀各貨稅減者,固不能無,而增者亦復不少。且有舊例漏未徵稅,新議增入者通盤合算,實屬有贏無絀。且關稅以粵海爲最重,該夷赴各口貿易,不以閩浙江蘇等關稅例,藉口圖減,而欲以粵海爲額通行各口,一體輸將,此後商貨流通,所加者更難以數計。再,該夷各項大宗貨物仍在廣州貿易外,惟香港四面際海,舟楫處處可通,現已有內地民人赴彼零星買賣,數年以後漸集漸多,勢必至華夷雜處,與澳門無異。
查澳門地方自前明迄今三百馀年,各該夷先後居住,安分貿易,從未爲患,內地亦鮮偷漏稅餉情事。今香港情形幾與相似,若不明定章程,妥爲辦理,則走私漏稅,百弊叢生,轉恐與正稅有礙。容奴才與祁等悉心熟商,酌議辦理。
除將通商納稅則例另行會摺具奏外,所有大略情形先行恭摺由驛具奏,伏乞皇上聖鑒。
再,咪唎、咈囒哂等國現在亦稱請照新定章程辦理,容奴才會同督撫諸臣將章程覈定後,與之要約,明白專案辦理,合並陳明。謹奏。
道光廿三年七月初四日奉硃批:另有旨。欽此。
六月十五日
(軍機處録副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