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751 靖逆將軍奕山等奏報夷船出洋北使派員曉諭並籌練防守情形摺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七日(1841年8月23日)
奴才奕山、齊慎、臣祁、怡良跪奏,爲夷船出洋北駛及派員曉諭情形,恭摺具奏,仰祈聖鑒事。
竊奴才等前以夷更換領事,夷目呈遞夷書,飭委廣州府知府余保純親赴澳門,剴切曉諭,奏明在案。兹據廣州府知府余保純回省稟稱:卑府於七月初二日黎明弛抵澳門,探得新來
夷領事
喳並未在澳久住,先於六月二十九日乘駕兵船,駛出外洋,留副領事嗎
在澳守候回文。當將回文面交嗎
專人送報,一面傳諭嗎
:該國所重在貿易,現在將軍督撫等業已代爾等奏明,早經奉大皇帝恩旨,准照舊通商,粵東文武官員,一體保護爾等貨物,當安心遵守,何得别有幹求,再行北往?且貿易處所,向在粵東黃埔,其他處港口並無洋商通事,亦無海關經理,斷不能任外夷四路營販。至天朝體統,權自上操,無論事之大小,悉應陳奏,請旨定奪,凡在臣工,一切不敢專擅。當令通事吳祥傳諭嗎
,趕緊前往轉諭勸阻。該副領事嗎
聽聞之下,點頭稱善,惟口稱:頭目
喳駛出之後,正值連日南風,然已開行北上,如能中途趕上,定當遵諭傳知。等語。隨據通事稟報,嗎
即於是日收拾開船趕往。隨又傳到前領事義律,照前諭嗎
之言,令其詳晰寄諭,義律亦稱已經蒙大皇帝恩准通商,伊當遵諭寄信勸阻。等語。並據余保純探得
夷連遇風災,人貨沉溺,與營縣所報相符。裙帶路蓬寮又被火燒幾盡,白螞蟻突爾羣生,食殘其貨,該夷船隻移泊尖沙嘴遊奕不定。
奴才等伏思,夷自退出省河之後,疫疾風火疊遭天譴,不知悟悔,實屬冥頑梗化。總緣粵東臺礮無存,倉促難辦,而請討馬頭之心,念念不忘。風聞
喳之來,因義律連年措兵,辦理不善,是以前來更換。今
喳不待回諭即出洋北駛,奴才等臆揣,必係義律嫁禍之計,不先告
喳以早經通商,詭使北上,懇求馬頭。儻開礮啟釁,廣東必絶通商,杜絶通商,必致兵端不息,爲己卸罪,亦未爲料。況漢奸附而不散,以夷船爲巢穴,內犯則搶掠,外聚則走私,種種煽惑,殊堪痛恨。目下徵兵存留萬馀,奴才等又派委監司大員於沿海州縣邨莊鼓舞紳士,分鄉團練義勇,籌備礮火,扼要防守,刻刻不敢稍懈,以固省垣根本(硃批:此足緊要得力之處,勉爲之)。奴才等受恩深重,惟有竭盡愚誠,堅忍以振士氣,含容以固民心,隨時相機辦理,以仰副皇上委任之至意。
再,粵省紳商呈請捐貲助餉者,奴才等未經奏明,概不敢准,而急公踴躍,又恐阻其報效之心。可否准其輸納,或比照捐例,量授官職,或賞給翎頂虛銜,以示獎勵之處,候旨遵行。合並附陳,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奉硃批:即有旨。欽此。
七月初七日
(軍機處録副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