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743 署理兩廣總督琦善奏報遵旨查明香港地勢並現在籌辦情形摺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1841年2月18日)
大學士·署理兩廣總督奴才琦善跪奏,爲遵旨查明香港地勢及現在籌辦情形,恭摺密奏,仰祈聖鑒事。
竊奴才本月二十五日承准軍機大臣密寄,奉上諭:據琦善奏夷情形及該夷意欲繳還定海各一摺。該大臣冒重罪之名,委曲從權,朕已鑒此苦衷,惟現已明降諭旨,布告天下,志切同仇。昨復派奕山、隆文、楊芳帶兵赴粵剿辦,勢雖中止,今既據琦善苦心調停,即著琦善作爲己意,飭令速還定海、沙角,退出外洋,且俟我兵雲集,示以聲威,大加懲創,彼時該夷恐懼乞憐,再由該將軍等酌量情形,代爲奏請。此時惟有設法羈縻,仍密爲防範,不可稍有疎懈,致墮奸計。再,香港地方離省遠近若幹里,地形寬狹若何,在彼開港是否有關利害,著一並迅速查明具奏,再降諭旨。等因。欽此。
伏查沙角業已收回,定海亦據呈遞夷書,由奴才飛諮伊里布查照收繳,在粵夷船退出外洋,經奴才奏報在案。至奴才前此佯允所請者,非不知該夷狼子野心,本非善類,准予寄居,原難保不貽留後患。然患之在將來者,猶可隄(提)防,而患之在目前者,不及准備。蓋自被其侵犯礮臺後,兵心益形渙散,民情亦多惶惑。且彼時夷兵船繞越竄入虎門,圍住橫檔礮臺五日,奴才前奏我軍接濟兵糧,亦須加意防維者,即此之故。是以萬不得已,允其代爲奏懇天恩,始據遵繳定海、沙角,退出外洋,而實則佯允通市,迄今並未開艙,蓋該夷則得步進步,而奴才則可緩即緩。惟地方一節,雖僅許其請給寄寓一所,並無全島字樣,亦未嚮其指對地段。而該夷旋於本年正月間前赴香港,先行佔據,擅出僞示。適奴才親赴虎門,據該夷於舟次求見,即經奴才面嚮辯論,已據請照澳門之例,仍歸地方官管轄,但仍堅請全島,亦經奴才據實奏聞。
兹蒙垂詢香港地勢情形,查香港離省四百六十里,孤懸海外,較澳門爲尤遠,祇係全鳥中之一隅。其馀毗連者,又名大潭,又名裙帶路,又名赤柱,又名紅香爐。若就全島而論,東西約長五十里,南北約寬二十里。專就香港而論,東西約十里,南北約五里,島內間有民房田廬,較之别島爲少。奴才原擬祇就香港酌請裁給,今該夷藉圖全島,是其得隴望蜀,狡詐性成。奴才現蒙鴻慈逾格,俯鑒至誠,不加重罪,仍諭令羈縻防範。奴才具有天良,感而益奮,岡敢不竭力籌防?故凡添撥兵丁,召募壯勇,堵塞河道,顧覓船隻,均會同逐一趕辦。又有嚮名快艇,往往販私,爲夷人所勾引。今姑不究其既往,故已得僱四十馀隻,雖其人未可信任,而內地多留一人,即該夷少僱一人,究不致爲其所用。又現有咪唎國商船來粵,被
夷阻之不得進口,並訛傳內地欲借其船打仗。奴才已令洋商傳知並無其事,且諭以彼之不得貿易,皆係
夷之故,但俱能設法內渡,天朝仍與其照常通商,藉以安撫其心,使之怨
夷而戴天朝,是即不爲我用,亦尚不致有黨惡助奸之慮。
至夷現在之所急者,一在通商,一在求將章程條款早爲議定,並用關防,俾其持回該國,加用掌事印信,以爲經久之計。查奴才前擬章程四條,未據該夷遵依,續又據其自行擬具條款呈請,並用欽差關防,其詞尚多矯强。奴才本以事關印文,未敢輕許,但現據報遞夷文,因海道迅速,已有自浙回粵兵船,定海業已繳還,彼得有所藉口,且奉旨飭調兵將,該夷亦早得消息(硃批:漢奸本自不少,又有鮑鵬往來,何信息不可得也),自必乘此及早滋擾,安肯坐待攻剿?而我軍則大兵未集,後路不濟,設再被其豕突鴟張,關係匪輕。奴才因一面備文告以在病,藉延時日,一面將其條款酌辦刪改發還,飭令另繕呈請,無用關防。仍佯諭以此出自奴才之意,尚未敢具奏,係大皇帝之所不知,以備將來奕山等到後,如酌量情形難允,其照條款辦理,則所議本祇係奴才私見,或尚不可以再酌。
所有現在情形及查明香港緣由,理合恭摺由六百里密奏,並將該夷來文及奴才照覆底稿,一並恭呈御覽,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奉硃批:逆夷來文不值朕拆閲。即有旨。欽此。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
(軍機處録副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