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622 兩廣總督李鴻賓奏陳仍隨時設法認眞查禁私運煙銀以除蠧害片
*道光九年十二月初五日(1829年12月30日)
再,粵海關定額正稅銀四萬兩,盈馀銀八十五萬馀兩,共八十九萬馀兩。近十數年來溢收至一百數十萬兩,內土貨稅約十之一二,夷船貨稅約十之八九。而夷船中咭唎國船貨等稅居其過半,每年約納稅銀六七十萬兩不等,是以該國夷商恃以輸稅獨多,往往意存挾制,故作刁難。在該夷以爲奇貨可居,而不知自天朝視之則無關於毫末。況該夷船私帶鴉片煙泥入口,偷買內地官銀出洋,一則以外夷之腐穢巧獲重賞,一則使內地之精華潛歸遠耗。每年鈔稅不過數十萬兩,而被其弋取者或至倍蓰,是得者少而失者多,明似有益而暗實多損,其爲害不可勝言。歷任督撫臣無不嚴督文武實力查禁,乃該夷船每當未進口之先,停泊外洋,兼乘雨夜,潛用快艇分途偷運,縱沿海巡查員弁碁布星羅,斷不敢稍有疎懈,而港汊紛歧,實有難以周察之勢,夷煙仍不免蔓延,官銀則恆虞卮漏。本應絶其往來,毋許貿易,然聖朝仁覆萬邦,該夷等航海遠來歷年已久,未便無端禁阻。若遽加斥逐,轉非懷柔體恤之道。所以嘉慶十三年因該夷踞澳滋事,曾停開艙,次年即經前督臣百齡據該夷投稟懇求,奏準仍前交易。迨至於今,該夷賺利愈多,恃强漸甚,欲圖控制之法,馴順則准令往還,狡黠則嚴行驅逐,即有一二年少此一國貨稅,而夷煙不入,官銀不出,所全實多。待其叩關虔請,而後許以通商,庶足以折桀驁之氣而潰貪詐之謀,亦於整肅國威,綏來遐服之義,兩得甚宜。仍隨時設法認眞查禁私運煙銀,以除蠧害。
臣與撫臣盧坤籌商如是,是否可以,謹再附片密陳,伏乞訓示。謹奏。
道光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奉硃批:所奏是。另有旨。欽此。
(軍機處録副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