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620 兩廣總督李鴻賓奏報英船延不進口及曉諭防備片

道光九年十月二十八日(1829年11月24日)

  再,各國夷船來粵貿易,皆先到澳門零丁洋外停泊,隨由虎門入口,行抵黃埔住船,始開艙起貨,此舊規也。該夷人等言語不通,氣習各異,如米利堅、港腳、呂宋、荷蘭等國,雖非馴服,尚少刁頑,惟咭唎國夷商最爲桀驁。溯查嘉慶十三年、十九年、道光元年舊案,皆疊次滋事,延不開艙,日久始行起貨。近因內地洋商多有疲乏,屢經倒行,道光七年閉歇同泰行,八年又閉歇福隆行,俱負欠夷人帳目,經控官斷令,照例分年攤還,奏明有案。該夷人惟利是圖,去息還本已非情願,本年春夏間,復有東生行拖欠夷帳甚多,索討無償,六月內咭唎國大班噸等,即在臣衙門呈控東生行。商人劉承霨籍隸安徽,曾潛攜銀兩回籍,懇請諮提來粵。等情。旋經臣移諮皖省,將劉承霨解粵,以憑訊追。查該國夷船自七月起至十月初六日止,共到澳門二十二隻,內有一隻因在洋遭風折桅,駛入黃浦修整,馀俱在澳門外洋灣泊,延不進口。該大班噸等於九月初九日復呈遞稟函,臚列條款,文義多不明晰,大概總以洋行連年閉歇,拖欠夷銀,盼求整頓爲詞。並有懇請嗣後不用保商、不用買辦,並在省城自租棧房囤貯夷貨等條,皆與向定章程俾民夷不相交結之意大有違礙,萬不可行。惟稟內如夷船規銀,不論船隻大小一律徵收,懇請分别納餉等款,似可量爲變通,以示體恤,惟係久定舊章,應俟奏明酌辦。均經飭兩司妥議,分别準駮具詳,由臣覈定,逐條明白諭示,並諭洋商,傳諭該大班等恪遵功令,毋得妄生覬覦。乃該夷船仍然觀望挨延,久不入口,復於十月二十六日遞稟,摭拾前陳各條,嘵嘵凟辨,語言不遜,當將來稟嚴行批飭。臣查近年來,咭唎國夷船惟道光八年到粵較早,九、十月間即已開艙起貨,五、六、七等年則十一、十二兩月尚在陸續到澳。此次該夷等經諭飭之後,若果漸知悔悟,於十一月相率進口,尚不爲遲,貿易仍可如常,自屬相安無事。儻仍以所求未遂,故作刁難,揚言不顧貿易,載貨回國,是其藐抗情形,無非恃以納稅較多,意圖挾制天朝,豈能任其狡黠!即從此杜絶往來,毋許通市,皆該夷所自取,亦非待之過刻。俟臨期再行奏明,請旨遵辦。
  至現在該夷各船住泊澳洋,臣隨時訪察,均屬安靜,惟夷情叵測,不可不預爲之防。臣已密行諮會水師提督臣李增階,諭飭澳門一帶香山協提標中營、右營、大鵬營各將備弁兵,不動聲色,整齊防備,萬一該夷等有如嘉慶十三年擁兵登岸,圖占澳門之事,臣即親率官兵,會同水師提督前往分途剿辦。臣思此事爲貿易銀帳而起,原非極重極要,但事屬交涉外夷,有關國體,惟當攝以鎮靜,密以防閑,示以義正詞嚴,因不敢遽形激烈,致啟釁端,亦斷不敢曲順夷情,致失大體,已屢與撫臣盧坤熟商籌備,意見相符。
  謹將咭唎夷船延不進口及曉諭防備各緣由,會同廣東撫臣盧坤據實密陳聖鑒。謹奏。
  道光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奉硃批:另有旨。欽此。
  (軍機處録副奏摺)
  注:
  ① 此爲考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