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384 欽差戶部侍郎松筠奏覆遵旨傳知英貢使准令仍由內河行走赴粵搭原船回國等情摺

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初四日(1793年11月7日)

  奴才松筠跪奏,爲遵旨傳知,該貢使等感激凜畏緣由,恭摺覆奏事。
  竊奴才於本月初三日欽奉上諭:據松筠奏,咭唎貢使懇請仍由廣東行走,當經松筠峻辭斥駁,而該貢使等淚隨言下,看來尚係實情,亦隻可准其所請。著松筠再向該貢使等傳諭,以爾國原船現留大船一隻在浙停泊等候,原可由浙放洋回國,不應紆道廣東,今大皇帝俯念爾等下情,或致船中擁擠患病,曲加體卹,准爾等攜帶隨身行李,仍由廣東行走,其沉重物件,即著爾等分撥從人照料,由定海上船回國,此係大皇帝軫卹遠人,逾格恩施,爾等當倍加感激。但爾國船隻係爾等乘坐前來,别船雖有頭領,其停泊開行,自應聽爾等正副使分付(吩咐),方爲正理,即如本部堂乘坐之船,令其在何處等候,斷無不凜遵指示以定行止,若在船官役兵丁擅自開行,必將官員參究,兵役治罪。今爾等在浙船隻,並不候爾等之信,輙敢先行開洋,可見爾國法度不能嚴肅,任其來去自便,爾等回國後,當告知爾國王加以懲治。俾貢使聞知感激之下,自益加凜畏也。至此次令松筠帶同貢使行走,原因沿途照料,並將面奉諭旨告知長麟遵照妥辦,今松筠到浙,業與長麟相晤,已可面告一切,而該貢使等由浙赴粵,有長麟順便照管前往,足資料理。松筠到浙,會同吉慶前赴定海,將該貢使分撥從人及沉重物件照料開船後,松筠即當自浙回京復命,毋庸再赴廣東。長麟即帶同貢使由水路行走,至江西過嶺赴粵,令其附搭該國貿易便船回國。長麟惟當遵照節次松筠所告訓諭,妥協辦理,以副委任。等因。欽此。
  奴才因傳令該貢使等至舟,遵將恩旨宣示,告以大皇帝俯鑒爾等下情,軫念遠人,格外施恩,曲加體卹,准爾等攜帶隨身行李仍由廣東行走。向其傳諭,該貢使免冠屈膝,喜溢於色。據稱,我等蒙大皇帝憐憫,從此得有活命,平安回國,實是天高地厚之恩,感激眞情,口不能述,惟有回去告知國王,謹遵勅諭,永受皇恩。等語。又復免冠屈膝,諄切懇求代奏謝恩,其歡喜感激之意,倍爲眞切。復稱,前蒙大皇帝恩典,准我等在寧波地方買些茶葉絲斤,但我等所帶銀兩無多,現在浙省停泊之船,原係一隻貨船,不知可以將洋貨兌換否(硃批:總不知足,可鄙,告之長麟)。奴才窺伊等之意,實因乏銀,冀圖以洋貨在寧波兌換,正可藉此飭令少買貨物,迅即開船赴粵,更可免生勾結之弊。因諭以寧波地方向無洋行識認貨物,無從交易,於爾等毫無益處,早經明晰曉諭,爾等既稱乏銀,想在寧波斷不能多買茶葉絲斤。爾等此次貢船,大皇帝早已降有恩旨,諭令免稅,況爾等又可赴嶴門、黃埔,爾等所存貨物仍應赴彼處交易,該地方自然欽遵恩諭,概免納稅,較在寧波置買更有便宜。該貢使等意甚領悟。奴才又將浙省停泊夷船擅自開行一節,遵照指示逐層向其明切嚴諭。據稱,我等外夷,如何敢上比天朝體統,但他們管船之人,如此不遵教令,我等實在羞慚無地,將來稟知國王,亦必懲治其罪。等語。
  奴才於本日已過蘇州,約於初七日可抵杭城,現已派員將該貢使等沉重物件及應帶隨身行李查點分晰開單,俟到杭州會晤長麟後,敬將節次面奉訓諭詳細向其告知,略爲收拾即可分撥啓程。其置買茶葉絲斤一事,經奴才此次曉諭後,伊等似能領會,將來至寧波時,伊等或竟不置買,或所買無多,奴才會同吉慶惟有凜遵諭旨,臨時酌辦,令妥速開船,奴才即星馳回京復命。
  所有遵奉諭旨緣由,理合恭摺覆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硃批):知道了。
  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初四日
  (宮中硃批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