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346 乾隆帝爲不准英國王派人住京之請並回賞事致英國王勅書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九日(1793年9月23日)
奉天承運,皇帝勅諭咭唎國王知悉:
諮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庭,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閲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爲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錫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馀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准復回本國,此係天朝定制,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爲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爲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譯(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禮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例改易服飾,天朝亦從不肯强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住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致更張天朝百馀年法度。若雲爾國王爲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爲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卹,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備周。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爲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爲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學習,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傚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製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貢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乂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賞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兹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勅諭,並錫賚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睠懷。
特此勅諭。
(軍機處上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