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145 兩廣總督馬爾泰等奏報料理寄椗於十字門外呂宋哨船出洋緣由摺

乾隆九年四月十一日(1744年5月22日)

  兩廣總督臣馬爾泰、署廣東巡撫臣策楞、廣東提督臣林君陞謹奏,爲奏明事。
  竊查,上年六月內,廣東虎門地方有英吉利國遭風哨船飄入內海,緣難夷進口內地原有撫卹之例,隨又查知該夷船在外洋格闘,艙內尚有搶擄呂宋之人,當即委員曉諭,勒令將難夷放出,交發澳夷收管,准其修艌原船,候風開行出口。其辦理緣由,並經會摺奏明有案。本年三月內,臣等接據香山縣文武各官稟報,復有呂宋哨船四隻,寄椗於十字門外,並欲待英吉利國商船,以圖報復。
  臣等因思,香山之十字門爲內地海口咽喉,不便令夷哨船隻灣泊,且其意又在於格闘,倘近內地洋面遇有紅毛商船滋生事端,於體制未便,當經檄行地方文武各官,多撥哨槳船隻,分布巡防查辦。適左翼鎮總兵官陳林每巡洋回棹,便道赴肇,臣馬爾泰又面令該鎮星即親往調度巡船,相機彈壓,一面會飭海口各官赴彼宣諭,逐令開行,俾知天朝柔遠之仁,中國軍容之盛。各夷目亦俱畏惕,不敢逗遛。並據夷目刑其力等口稱,呂宋與英吉利國本屬世讐,上年被奪人船,幸蒙天朝恩典,得以生還二百九十馀人,今奉國王之令,整頓甲板復讐,並有懇求總督衙門書函等情。
  臣馬爾泰伏查,粵省自開洋禁以來,呂宋商船往來絡繹,澳夷之內更多該國之人,亦素稱恭順,今既齎有書函,自應核其來意,爲之隨宜酌辦。隨又檄行鎮將飭取原書閲看,其意大概謂英吉利强悍,志在復讐,懇求地方官兵鋤强扶弱之意。臣馬爾泰即將聖主懷柔萬方,總在同仁一視,不忍聽其讐殺,並勉之以敦信睦鄰之道,札復該國夷王露封,轉交夷目領齎,一面檄行左翼鎮臣陳林每及海防同知印光任,差員前往夷船詳悉曉諭,押逐出境。兹據總兵官陳林每等稟稱,夷目刑其力等聽聞宣諭天朝恩德,靡不感畏叩謝,該夷船俱於四月初二日起椗,開赴老萬山外大洋,至初六日買備柴薪開帆遠去。等語。惟是此時正值夏令,南風俱多,出口之船未免飄泊不定,臣等亦會飭沿海文武官弁,督率船隻加謹防範,不致稍有疎懈。
  所有臣等查辦過夷船緣由,理合奏明。
  再,臣馬爾泰接到呂宋來書及札復該國王書稿,事關致札外夷,謹録恭呈御覽,仰祈皇上睿鑒。
  謹奏。
  (硃批):所奏俱悉。
  乾隆九年四月十一日
  (宮中硃批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