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卷
 

143 廣州將軍策楞等奏請移同知駐紥澳門前山寨以重海防摺

乾隆八年八月初四日(1743年9月21日)

  廣州將軍·暫署兩廣總督印務臣策楞、左都御史·管廣東巡撫事臣王安國謹奏,爲廣州海口緊要,請移同知駐紥,以重海防事。
  竊照廣州一府,省會要區,東南緊接大洋,遠國商販絡繹,所屬香山之澳門,尤夷人聚居之地,海洋出入,防範不可不周。臣等詳考形勢,分設香山、虎門二協,營制似已聯絡。惟洋船出口進口之時,稽查盤詰,文員未有專屬,即如本年六月間,英吉利國夷哨船隻得以因風飄入內海,雖曰巡防疎懈,實由向無章程。
  再,澳門地方原係西洋夷人賃地居住,自前明至今垂二百年,在內開設市舶,共計番夷男婦約有三千五百馀名口,加以內地傭工術藝之民雜居澳境者,又不下二千馀人。夷性本自難馴,更多奸民教誘,防微杜漸,不可不嚴,現駐縣丞一員,實不足以彈壓。查,各省海疆,原有專設廳員之例,當即會飭兩司查議去後。兹據廣東布政使托庸會同按察使陳高翔議詳內稱,澳門之前山寨,現有城池衙署,但添設官吏,未免又增經費,似應在於通省同知、通判內酌爲裁併。查,肇慶府捕務,係同知、通判兩員分管,應請將肇慶府同知移駐前山寨,令其專司海防,查驗出口進口海船,兼管在澳民番,其所遺捕務,歸併肇慶府通判兼理。惟是該同知職司防海,管理番民較諸理(徭)廳員其責尤重,若不優其體統,無以彈壓夷人。查,粵省理(徭)同知,例設弁兵,應請照例給與把總二員、兵丁一百名,統於香山、虎門兩協內各半抽撥,並酌撥哨槳船隻,以資巡緝之用。至前山寨,既設同知,所有香山縣丞應移駐澳門,專司稽查,民番一切詞訟,仍詳報該同知辦理。再,肇慶府同知,原係部選之缺,今移駐前山寨,有防海撫夷之責,其缺甚爲緊要,必得熟悉風土之員,方克勝任,並請改爲題缺。又,分防同知例給關防,以昭信守,謹擬爲“廣州府海防同知關防”字樣。至應行添修衙署、營房,另容分别辦理。等情前來。
  臣等覆查,省城之東爲虎門寨,省城之南爲澳門,凡洋船赴省,先過老萬山,由澳門而抵虎門,以達黃埔。其澳門又三面環海,惟北至前山寨係屬陸路,是澳門、虎門,實爲省城門戶,而前山寨又爲澳門扼要之區。今若將肇慶府同知移駐其地專管海口,約束澳夷,實與海疆大有裨益。
  臣等意見相同,謹合詞奏請,倘蒙俞允,所有經管事宜及應撥兵船等項,仍容分别報部查核。合併奏明,伏乞皇上睿鑒施行。
  爲此,繕摺謹奏。
  (硃批):該部議奏。
  乾隆八年八月初四日
  (宮中硃批奏摺)
  注
  ① 據軍機處録副奏摺,硃批時間爲乾隆八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