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澳門大賽車享譽國際
麥炳輝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是澳門吸引遊客的主要旅遊項目之一。每年安排在十一月第三個星期舉行。一九九八年已是第四十五屆。
大賽車的主要項目有:三級方程式、東望洋房車和格蘭披治電單車賽。另外還會加插一些供東南亞和港澳賽車手比賽的項目。包括有澳門盃、葡國盃、旅遊司盃等房車賽及超級電單車、電單車新手盃賽等,還有一至四項商業性賽事。
大賽車始於一九五四年,首屆只安排兩項比賽,一場是速度劃一的比賽,另一場是格蘭披治大賽。當年的起跑方式與現在不同,賽車採用里曼式起步。車手距離賽車一段距離,跑向自己的賽車開賽;採用的是跑車,而不是現在的方程式賽車。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採用三級方程式賽車始於一九八三年,之前用的是大平洋方程式賽車,也是太平洋方程式巡迴賽的其中一站。
澳門三級方程式大賽歷來孕育出不少國際車壇知名車手,如已故的巴西車手冼拿,曾於一九八三年贏得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的冠軍,翌年進軍一級方程式車壇。當今國際車壇好手韋倫諾夫、夏健倫、舒麥加等均都在澳門比賽。
爲此,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已被譽爲車手進軍一級方程式的踏腳石。每年比賽,不少外國車隊也會派員來澳觀戰,從中挑選合用的優秀車手。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受國際注目,有賴多彎的東望洋跑道。很多車手和車隊負責人都將東望洋跑道和蒙地卡羅的一級方程式賽道作比較。原因是兩者都是世界上罕有的街道式跑道。
全長六點二公里的東望洋跑道,可謂變化多端。任何一種跑道環境均會出現在賽車手面前。賽道上有三條頗直的路段,車手可以盡量發揮戰車的速度。而在松山一段,則是不同角度的彎角,最大的彎度可達一百八十度(髮夾彎),對於車手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亦由於跑道的多變,不少首次來澳參賽的車手,賽前都會自己駕車視察跑道,部署作戰計劃。許多車手認爲,在東望洋跑道比賽,不僅要具備賽車天份及性能卓越的賽車,還要有無比的勇氣。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工作人員,過去一段頗長時間主要由香港賽車會提供。兩年前,澳門汽車會開始加快培訓本地工作人員。九七年的比賽,本地的工作人員已佔了五成以上。爲了讓本地工作人員更快熟練賽車的工作,澳門汽車會還不斷與鄰近地區如珠海等合辦賽事,提供工作人員學習的機會。
目前存在的遺憾是,澳門雖然擁有一條享譽國際的賽道,卻未能培訓出一個出色的本地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