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跬步齋”

語文信箱主持人:
  在報上看到一位作家寫“於跬步齋”,不知是甚麼意思。寫字樓的人有將“跬”字讀“圭”音,有讀“葵”音,有讀“愧”音,不知誰對誰錯。先生對字音素有研究,請解答,多謝。
  讀者 畢明

畢明讀友:
  “於跬步齋”意謂“在跬步齋”。“跬步齋”是書齋的名稱。自古以來,文人多有替書房命名的習慣,且藉此表明心志、寄託情懷;故書齋名往往是室主個性、情趣、心志的一面鏡子。例如——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因家中藏書極多,且立志刻苦攻讀,故取室名為“書巢”。
  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聖啕數十年來披書涉筆,從未厭足,故將其室題名為“未厭居”。
  著名古文字家、中山大學教授商承祚,以荀子《勸學》中的“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名句取意,將書齋命名為“鍥齋”。
  ……
  信中提到的“跬步齋”,其書齋主人當是澳門筆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鵬翥先生(編者按:李先生現任澳門筆會監事長)。他自幼勤學苦讀,博覽群書,且時時以荀子《勸學》中“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及《淮南子·說林》中“跬步不休,跛鼈千里”等名句自勉,故取齋名為“跬步齋”。
  “跬步齋”的“跬步”,即“一舉足也”,意謂半步。“跬步齋”的寓意與成語“跬步千里”意同:雖然半步半步地走,只要永不停頓,必能遠行千里;比喻凡事只要努力不懈,總可以獲得成功。這個意含“跬步千里”的齋名與主人“鵬飛千里”的雅名,正好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足見書齋主人的好學不倦,立志高遠!
  至於“跬”字粵音,信中所提到的三個讀音——圭、葵、愧都不是正確的讀音。
  “跬”的粵音應讀如“規”的第二聲(高上聲),而“愧”和“葵”則分別是規的第三聲和第四聲。換言之,“葵”、“愧”的讀音與“跬”的讀音是同音不同調;就等於“衣、倚、意、移、以、義”中的“意”、“移”的讀音與“倚”的讀音一樣。
  由於“跬”字沒有通俗的,音、調俱同的字作為注音字;所以,一般人都容易將它讀錯。將“跬”字讀如“圭”音的,顯然是犯了“秀才認字讀半邊”的毛病。
  最後尚需一提的是,“跬”字另外還有兩種不同的寫法:“”和“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