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日本的“怪字”
語文信箱主持人:
日前買了一支日本牙刷,內有使用說明卡,有些是日文,有些是漢字。在漢字之中,有些與我們常用的一樣,如“同時”、“特長”、“使用法”等;但有些“怪字”與我們日常使用的卻不同,如“鹵”、“辺”、“図”等。究竟這幾個是甚麼字?為甚麼會有這種情况?盼能解答!
彭山
彭山讀友:
信中提及的三個日本“怪字”,其實是日本的簡化漢字,只不過簡化的方式與中國大陸的簡化方式不同罷了。表列的四個日本簡體字,只有一個與大陸的簡體字相同,這就是“区”字,它的繁體字是“區”。其餘的三個寫法均有不同。下面試將日本、大陸、台灣的三種不同寫法作一比較。
同是一個“邊”字,日本簡作“艇”上“刀”,大陸簡作“艇”上“力”,台灣則保持繁體的寫法:“艇”上“自、穴、方”。此外,日本、大陸的“艇”旁與台灣繁體的“艇”旁亦有所不同:前者的“辶”是三畫,後者的“辶”是四畫。
同是一個“圖”字,日本簡作“口”內“”;大陸則簡作“口”內一個“冬”;台灣則保留繁體的“圖”。
同是一個“齒”字,日本簡作“止”下加“米凵”,將原來繁體字中間的“四人一橫”簡為“米”字,方便書寫;大陸則簡作“止”下加“人凵”,將原來繁體字中間的“四人一橫”簡為一“人”;台灣則保留繁體字寫法。
相對來說,簡化後的字形一般比較方便於書寫,但有些簡化得不合理又會造成識讀的困難。目前港澳絕大多數學校、機關、公司、團體都沿用繁體字,和台灣一樣。最近,香港教育署還特地出版了一本厚達五百二十五頁的《常用字字形表(修訂本)》,並要求新版的教科書盡可能使用字形表中的規範字型。這個字形表所採取的字型,全部都是繁體字;而且與台灣省教育部所頒佈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訂正本)》基本一致。
一套漢字,多種不同的寫法,給漢字文化圈的交流造成了許多不便。何日才能將日本、朝鮮、新加坡、台灣、港澳的漢字統一呢?筆者相信,這必須要打破地區,甚至國家的界限才可以實現。筆者更相信,凡是使用漢字的人,都會熱切地盼望着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