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舐”有沒有一點?
語文信箱主持人:
我在《打電話問功課》節目中,看到主持人在解答成語“舐犢情深”時,將“舐”字寫成“舌”旁一個“氏”字,事後還說“舐”字沒有一點。我隨即翻閱了喬硯農的《中文字典》,發現該字典的“舐”字,無論是字頭或釋文,都是“舌”旁一個“氐”,是有一點的。究竟是那位主持人寫錯了,還是喬硯農的字典印錯了?
李文華
李文華讀友:
“舐犢情深”的“舐”字,自古至今有着多種不同的寫法。
“舓”的寫法,是古代的正體。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就以它作為字頭,並釋曰:“舌取食也,從舌,易聲。”《說文解字》還附有另一種寫法“”。在《漢書》中,“舓”字又寫作“狧,”,如“狧穅及米”,蓋以犬為喻也。
到了宋代,陳彭年奉詔編纂《廣韻》,第一次在字典中出現“舐”字,並註明“舐”是“舓”的俗體。
時至今日,“舓、、狧”等古體已不通行。原來作為俗體的“舐”則成為正體,並出現了另一俗體“舐”。在高樹藩編纂的《形音形綜合大字典》中,就收錄了一個行書的“舐”;在新版《辭源》中,也有“舐”的字頭,並釋曰:“舐之俗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古代,舓是正體,、狧是別體,舐是俗體。但在今日,舐是正體,舐是俗體。
由此可見,那位節目主持人所寫的“舐”是現代的正體,喬硯農《中文字典》所收的是俗體。我們應該以正體的筆劃為準,因為《現代漢語詞典》、《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辭源》等均以“舐”為正體;而中國由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頒佈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也明確規定“舐”為標準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