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是“咭”還是“卡”?
語文信箱主持人:
我有一個問題,問了幾位朋友也得不到結果,所以特向您請教。
港澳兩地人,每逢寫到“聖誕咭”的“咭”,就會有兩種不同的寫法。有寫作“咭”的,有寫作“卡”的。究竟哪一種寫法正確,還是兩種都可以?
盼能早日答覆!
何名遠
何名遠先生:
在港澳及粵方言區的人,的確流行着“聖誕咭”和“聖誕卡”這兩種寫法。筆者認為,在這兩種寫法中,以“聖誕卡”的寫法較為規範。
其實,“卡”與“咭”的這種用法,是採用了漢字中的假借方法,即某個意義原來是沒有漢字表示的,便借用現成的漢字去代替。在替代的過程中,一般都不改變原字的讀音;但也有些假借字是改變了原字的讀音,變成只借字形而不借字音。“卡”屬於前者,而“咭”則屬於後者。
“卡”字的本義是“關卡”。古義並沒有“卡片”的詞語。近期因英文的Card傳入,便有人用同音假借的方法,將它的譯音用“卡”字代替。
作為音譯字的“卡”,便開始有了“卡片”的字義,引伸開來,便有“聖誕卡”、“賀年卡”、“資料卡”、“病歷卡”等等。
除了作“卡片”用之外,“卡”作為音譯字,也可作為表示熱量單位(Calorie)的簡稱;載重汽車(Car)的別稱“卡車”;動畫片或漫畫(Cartoon)的別稱“卡通”等等。
而“咭”字的粵音,據黃錫凌的《粵音韻彙》和李卓敏的《李氏中文字典》,均注為“吉”音。“咭”在古代多作象聲詞,解作笑聲或鼠叫聲。自英語的Card傳入後,有人便假借“咭”來作音譯,並將讀音改讀為“咳”。周無忌、饒秉才編的《廣州話標準音字彙》,就注了這個方言讀音。但普通話就沒有這個讀音。
從上述兩字的源流去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知道“卡”的用法比較普遍,且更適合普通話的使用;而“咭”的用法則局限於粵方言地區,不夠普遍。
再翻查一下具有規範作用的《現代漢語詞典》,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卡片”的“卡”的規範性了。在這本辭書中,只有“卡片”一詞,沒有“咭片”一詞。
據此,筆者贊成使用“卡”作為“卡片”義的音譯字,如聖誕卡、卡片、資料卡等等,而不主張使用“咭”字。
以上意見,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