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飈”與“飆”
語文信箱主持人:
平時我在港澳報刊上看到“狂飈”的“飈”,多數寫成“風字右邊三個火”;但我在操作台灣中文電腦時,發現“狂飈”的“飈”竟變成了“飆”,即“風字左邊三個犬”。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寫法?
簫民藝
蕭民藝讀友:
來信提及的“飈”與“飆”,應以“風字左邊三個犬的“飆”為正體。“飈”是俗體,又稱異體。飆,本作“猋”。猋,音“標”,原狀群犬急走貌;亦可解作急疾的暴風或旋風。後來,在“猋”的右旁加一“風”字,派生了形聲兼會意的“飆”字,用來專指急疾的暴風或旋風。
飆,從風,猋聲;作為形聲字的“飆”,從聲旁“猋”亦讀如“標”。飆又是會意字,從猋,從風,意謂急疾的風;其急疾之意也是來自“猋”旁。由此可見,“狂飆”的“飆”當以“風字左邊三個犬”為正。
“飆”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最常見的寫法是“飈”。它最遲在北魏便已出現,如北魏《崔敬邕墓誌》上的碑文便寫作“飈”。後來,唐太宗在晉祠銘中也採用這種寫法,使這個“風字右邊三個火的字形更為流行。
也有將“飆”字寫成“風字右邊三個大”(圖五),如宋代米芾的《蜀素帖》、元代趙麟的《停雲館法帖》均有這種寫法。
也有將“飆”字寫成“風字右邊兩個炎”(圖七),《魏樂安王妃馮氏墓誌》碑文便有這個字形。
鑑於漢字常有調換偏旁的寫法,如“秋”字可寫作“秌”,“和”字可寫作“咊”,“够”字可寫作“夠”等等;故“飆”字上述的四種字形,也有調換偏旁的寫法,即:
風字右邊三個犬(圖二);風字左邊三個火字(圖四);風字左邊三個大(圖六);風字左邊二個火(圖八)。
當然,除了上述的八種字形外,“飆”字還有一種簡體的字形,這就是圖九的簡體字——在簡化了的“風”字左邊加三個“犬”字。
儘管“飆”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怯,我們港澳地區仍是以圖一的字形為正體;而內地則以附圖九的簡體字為規範。至於其他的七種寫法,則不宜提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