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鳳凰何少鳥何多
區達權的《古詩與數字》(刊《澳門日報·語林》版一五七期)提到唐诗中有一首《題百鳥歸巢圖》:
一隻一隻復一隻 五六七八九十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食盡人間千萬石
文章提到此詩的時代及內容似乎與通行的說法有所不同。謹将筆者手頭的資料錄出,供讀者參考。
據《倫文叙全集》和楊光治《野詩談趣》、韓秋白《歷代趣味詩詞鑑賞》所載:此詩應是明代正德年間廣東南海才于倫又敍所作。事緣當地一財主藏有宋代文豪蘇東坡的真蹟《百鳥歸巢》圖,便請倫文叙在畫上題詩。倫文叙不屑於財主平日的所為,便故意題了一首語帶諷刺的數字詩:
天生一隻又一隻 三四三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啄盡人間千萬石
詩中第四句的“食盡”似乎不及“啄盡”生動,因為“啄”字能點出鳥食的特點。至於第一二句则更為關鍵,可以說是該數字詩精妙之所在。原來,首兩句暗藏看“百鳥”之數目:首句一加一等於二,第二句將三乘四、五乘六、七乘八所得的數字相加,即十二加三十再加五十六,共九十八。第一、二句的總數正好是一百,恰與畫題的“百鳥”暗合,巧妙絕倫!然《古詩與數字》所引的“一隻一隻復一隻,五六七八九十隻”,其數與“百鳥”不符,令詩句大失其趣。
當然,某些詩句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些異字,這不足為奇。但在引用時,例應選擇一些較好的版本。
與倫文叙《題百鳥歸巢圖》詩頗為相似的,還有一首《麻雀詩》。此詩見於抱殘守缺齋夫編著的《遊戲文章》。據說清代年間,某人見朝廷尸位素餐之人甚多,一如麻雀,或三五成群,或結黨營私,終日遊手好閒,吱吱喳喳;而有才德者則似鳳凰,寥寥無幾,於是作詩嘲諷:
一窩兩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朝中千鍾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末句與倫文叙詩中的“鳳凰何少鳥何多”僅一字之差,即“鳥”字換成“爾”。此“爾”字既指麻雀,也暗喻那些尸位素餐的朝臣。
據另一個版本,第三句“食盡朝中千鍾粟”也有寫作“食盡皇家多少粟”。若從聲律的角度,後者的“仄仄平平平仄仄”,誦讀起來,顯然比前者更為抑揚頓挫、和諧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