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的第四種寫法

  “魯迅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向人炫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嗎?’的確,這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拿到滿分的試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的注釋只列舉了回字的三種寫法:囬、回、囘、。筆者認為回字的第四種寫法是古字。《說文解字》在回字的條目下列了一個古文:。”
  這一段話引自曹先擢先生的一篇文章:《孔乙己與回字的古代寫法》。該文見於香港商務印書館最近出版的《字裡乾坤》一書。
  曹先生在這段話中一方面認同了《魯迅全集》注釋者的觀點:回字只有三種楷書寫法;另一方面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見解:回字的第四種寫法是古文
  認為“回”字只有三種楷書寫法的觀點,還見諸某些香港出版的高中國文教科書——《中國文學》第一冊。它們在《孔乙己》的注釋中說:“據字書所載,回字祇有三種寫法:回、囬、囘、。”
  內地有些參考書也持相同的觀點,說回字只有三種寫法;孔乙己說有四種寫法,是魯迅有意諷刺孔乙己的炫耀不實。這與曹先生在該文中說孔乙己以古文的來“刁難別人以逞自己博學”,頗有相似之處。
  回字的楷書寫法果真只有三種?
  不!上引的觀點都是不確的。回字確實有第四種楷書寫法,它就在《康熙字典》裡。
  曾經有人翻閱過《康熙字典》的正篇,在丑集□部中找來找去,也只找到回字的三種寫法。究竟回字的第四種寫法躲到哪裡去?
  原來,《康熙字典》除了正篇之外,書末還有兩部份:一是“備考”,二是“補遺”。它們分別收錄了正篇遺漏未收的漢字。這些漢字一般都比較生僻。據筆者的統計,“備考”共收四千六百七十九字,“補遺”共收一千七百九十三字。
  假如我們翻開《康熙字典》的丑集備考□部,就會赫然發現回字的第四種寫法:;並注明出自《篇海》,同“回”。
  由於回字的第四種寫法比較罕見、罕用,所以,一般的字典、辭書都沒有收錄。《康熙字典》雖然收錄了,卻又放在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備考”中。《魯迅全集》和某些教科書的編者不察,故有此誤,而具有多年編纂字典、辭書經驗的曹先生,亦偶有此失,足見漢字之深奧繁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的《漢語大字典》第二冊的□部中,也收錄了“回”字的四種楷書寫法:回,是正體;囘,是本字;囬,是俗字;《藏經》中的回字。《漢語大字典》不僅比《康熙字典》收字多,查閱方便;而且,注釋準確,內容詳盡,值得向讀者們推荐。
  由曹先生的一段話引出了這篇文章,意在匡誤正訛。《字裡乾坤》雖然有此微瑕,但瑕不掩瑜。該書一如其名,別致有趣:通過對漢字的分析,介紹了許多有益的知識;而且,文筆暢達,深入淺出,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