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鮮還是“招”鮮?

  一日,與友人閒談。友人忽然問起:朝鮮的“朝”,究竟應該讀“招”音,還是讀“潮”音?
  我笑着反問:你是古人,還是今人?
  他怔了一下,也笑着說:當然是今人!
  我說,是今人便讀“潮”音。沒等我說完,友人便插道:那麼,是古人便讀“招”音?
  不錯,朝鮮的“朝”,古音確讀“招”,這有音義兩證。
  先說朝鮮的得名及含義。據朝鮮古籍《東國輿地勝覽》所載,朝鮮的得名,是因為“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鮮,故名朝鮮。”又據《朝鮮之歌》的首兩句歌詞:“早晨的太陽光芒萬道多鮮艷,我們的國家因此起名叫朝鮮。”可見,朝鮮的“朝”,是“朝日”、“早晨的太陽”的朝;“鮮”是“光鮮”、“鮮艷”的鮮。
  再說讀音。既然朝鮮的“朝”,是從“朝日”之義;那麼,它的本音無疑應讀“招”。再翻查宋本《廣韻》卷二的“蕭韻”,可知“朝鮮國名”的“朝”,讀音同“早也”的“朝”。由此可證,中古音時期的宋代,朝鮮的“朝”與朝早的“朝”是同音的。
  但語音是發展的。自古至今,有些字的讀音可能變化不大;也有些字的讀音則完全變了,而且變得“毫無道理”,“莫名其妙”。然而,它畢竟按着“約定俗成”的規律,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變了。朝鮮的“朝”就是一例。
  也許,過去曾有人將朝鮮讀如“潮鮮”,但卻被人斥為“錯讀”,因為當時絕大多數的人都讀“招鮮”。後來,“錯讀”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成為絕大多數人通用的讀音;於是,這個“錯讀”便積非成是,成為新的讀音,即“今音”,並以“正讀”的身份堂而皇之刊在辭典之上。
  如果我們翻閱近年出版的《廣州音字典》,就會發現:朝鮮的“朝”應讀“潮”音;再翻閱以普通話注音的“辭源”修訂本、《現代漢語詞典》,朝鮮的“朝”,也是讀“潮”音而不讀“招”音。既然今音盡皆如此,我們又何必與衆不同,獨戀古音,強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