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國最早的美術字
所謂美術字,是一種帶有圖案意味或裝飾、美化意味的字體,現在多用於廣告、書刊、招牌等。寫得好的美術字,不僅能惹人注目,而且還能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美術字”。這些美術字,大都用在鐘鼎、兵器、符信、印璽、旗幟等物件上,或鑄、或刻、或寫、或繡,方式多樣。
根據古籍所載及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知道,這些美術字均以金文為基本字形,但筆畫卻有意誇張,或多加曲折,或在筆畫中加上圓點之類的裝飾,看起來確實比金文的字形美觀得多。請看附圖一的美術字。
文,頭上的一豎變成一個圓點,很像人頭,雙手微微向上彎,雙腿特長,胸口加了一點花紋,這點花紋正是“文”的本義。
公,兩撇變成長長的線條,中段還彎了個半圓;下面的圓圈也增加了一點。
之,驟眼望去,就像一隻長尾鳥直向下飛,長長的尾巴,搖曳生姿。
胃,除筆畫的粗細誇張之外,胃部的象形部份還添上四點,儼然是胃中的食物。
當時的美術字,除了上述這類按金文字形加以筆畫的誇張,或添圓加點之外,還有一類是在金文的字形上,外加一些與字形毫無關係的鳥形、蟲形花飾。這些花飾,往往添加很多,甚至達到喧賓奪主的地步。請看附圖二的美術字:
王,下邊是王的字形,但中豎卻拖得很長並彎了兩個曲,上面是與王字毫無關係的兩隻鳥形花飾。
玄,上邊是玄的字形,下邊則是添加的鳥形花飾。
季,下邊是季的字形,上邊及兩旁則是添加的鳥形花飾。
句,下邊是句的字形,但口形已變成鼻形,上邊是添加的鳥形花飾。
上述的這兩類美術字,在秦漢之後,被統稱為“鳥書”、“蟲書”或“鳥蟲書”。
泰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全國實行“書同文”,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也統一簡化為小篆,但鳥蟲書作為一種美術字仍很受統治者的歡迎。秦始皇曾取趙氏璧製成國璽,命丞相李斯以鳥蟲書刻“受命於天,既壽且昌”於其上。為方便讀者欣賞,特將其中的“受”字和“壽”字錄出,請看附圖三:
圖中“受”、“壽”的筆畫,已經全部鳥形化或蟲形化了,若不事先說明,有多少人能知道這兩個是甚麼字?
隨着社會的發展,文字也向前發展。漢代,已逐步流行隸書,但鳥蟲書仍很受朝廷的重視。據《後漢書·陽球傳》所載,陽球奏罷鴻都文學時說:“或獻賦一篇,或鳥書盈簡,而位升郎中。”可見,當時能寫出一手鳥蟲書的,就能平步青雲,躋身至郎中這樣的高位。後來,這種鳥蟲書甚至成為學童考試的項目之一。在《漢誌》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說太史考學童必須考“六體”,“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秦漢及其後的鳥蟲書,再不是以金文為基本字形,而是以小篆為基本字形。故後世學者稱秦漢及其後的鳥蟲書為“蟲篆”或“鳥篆”,有些學者甚至連春秋戰國時期的鳥蟲書也統稱為“蟲篆”、“鳥篆”了。
作為一種書法藝術,鳥蟲書自春秋戰國以來,歷傳不衰。時至今日,我們仍可看到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書寫這種美術字來怡情、餽贈、甚至出售,如附圖四的“六畜興旺”便是其中的一例。只不過他們所書寫的基本字形大都不是小篆,而是楷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