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輯



漫談小小說的創作問題

  《澳門日報·小說》版開闢《小小說》專欄,為文學愛好者提供短篇小說創作園地。該欄立足於本地化,目前大多作品為澳門青年作者所創作,僅少部分屬香港、內地和本地作家的約稿,目的為促進、提高新作者的水平;畢竟有數篇佳作作為借鏡,總勝於完全從“零”開始,自己瞎摸索未必就能摸出門徑來。
  投稿《小小說》欄的作者,絕大部分是固定寫作群體之外的,而且,從內容和行文看來,多數為青年人,包括本土的和新移民;題材包括愛情、友情、師生情、家庭、社會人際、名利爭奪、現代事業女性的苦惱、低層居民的艱辛生活、現代青少年的心態和老人問題等等。其中寫得最多的是愛情題材,主要為單純的少女之戀。園地開闢之後,稿件不絕,解除了編者恐稿源不足的擔憂。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本澳熱愛寫作的人其實不少。
  “小小說”就是人們常稱的微型小說,顧名思義,是以精煉的文字、精簡的故事(情節)、突出的人物素描來組成作品,一切都壓縮在“小”中;而成功的微型小說,其創作效應是“小”中見“大”,這“大”當指內涵的深度。關於小小說創作技巧的理論,似還在隨文體的發展而發展中,理論紛紜。
  小小說的創作難度是較短篇小說的創作高的,因為講求精煉,包括作品架構和文字的精煉,尤其後者,這往往是初寫作的人難以達到的要求。沒有一定功底的人,很難使文字精煉起來。不過,創作小小說也有比一般小說容易之處,那就是可以沒有故事性,可以沒有具體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小小說往往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祇寫情節片段;甚或連情節片段都沒有,祇是一個人物的內心獨白;還可以連人物也不存在,完全是一種思緒的描述,這個思緒不必由具體人物來表達。小小說最常用的創作技法是心理描述。一般而言,寫小小說追求表達新穎的意念和令人意外的結局,契訶夫可謂此中大師。這是傳統的小小說創作技巧,似乎也還是至今受推崇的主要手法。初學者不妨多在這方面用功。
  本澳的小小說作者還不擅於片段式的創作,他們往往循着傳統小說的創作習慣,力求“有頭有尾”的故事性和人物,講故事也要講得完整。因此,在不少作者的筆下,小小說成了“濃縮”的故事。他們往往錯將小小說視為一般小說的微縮體,於是在有限的小篇幅裡,以淡而無味的文字“快速”交待故事內容,包括故事的前因後果,人物的來龍去脈,大大小小的情節等。
  結果,一篇小小說裡裝滿不經篩選的東西,沒有精點,讀起來既沒有一般小說的吸引力,更缺乏小小說的精彩。這就與作者為故事“點睛”的功底有關。
  小小說的創作技巧,通常是指“巧合”的情節安排,出人意料的“驚奇”結局,在平凡故事中賦予“寓意”等等。這些傳統的創作技巧依然是小小說的最佳表達手法,因為它們能加強故事性。事實上,情節“巧合”的自然,結局出人意料的效應,都不容易做到。本來,情節平穩、內容平淡、結構散文化的小小說,如果能寫出詩情來,仍不失是篇好作品,獨具風格;然而,我想,這並非初學者的水準所能達到的,還是先練好組織故事的功夫最為實際。
  要做到結構嚴謹,作者至少得明白故事篩選的重要性;一般初學寫作的人總不願對自己的故事進行篩選,覺得什麼都是重要的,少一件都不行,所以,要求他們自覺刪除多餘枝節,那簡直令他們痛苦不堪。寫小小說,一定要有着重點,不能什麼都包容進去,因此,我主張初學者先固定挑一類項目來創作,譬如專門架構情節緊湊的,或者專門刻劃人物,突出其個性的;這樣,等你在這方面駕輕就熟後,再創作內涵豐富深厚的小小說就不是很難了。
  一九九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