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圖書館事業

澳門何東圖書館 黃潔碧

鳴謝:
  感謝主敎府鄺先生,聖若瑟修院李院長,行政暨公職司鄭佩佩小姐,澳門歷史檔案館劉美儀小姐、梁麗琪小姐,法律翻譯辦公室歐輕颺小姐,世界貿易中心高家慧小姐,澳門聖經學院林太太,循道衛理中心陳美秋小姐,八角亭圖書館曾愛群女士,敎區青年牧民中心鄧麗娟小姐。澳門宣道堂阿娟小姐,高德華主敎紀念圖書館麥淑儀小姐,梁先生,澳門大學王國強先生及文化司署吳國材先生之協助及提供資料,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

一、引言



  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面積近20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是一個以中葡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社會,開埠已達450多年。雖然16世紀以來先後有聖保祿學院的圖書館、澳門陸軍俱樂部圖書館及澳門人圖書館的出現,但論圖書館事業的眞正發展,郤是最近這數十年之間的事。而圖書館事業的興盛及圖書館、資料室為澳門政府及民間社團所重視,更是最近十年的事。

二.公共圖書館



  澳門中央圖書館分為葡文圖書組及中文圖書組,葡文圖書組包括中央圖書館(總館)及市政廳圖書館;中文圖書組又分爲南北兩區。南區包括何東圖書館,氹仔圖書館及路環圖書館;北區包括青洲圖書館、流動圖書館及望廈圖書館。

1.澳門中央圖書館(總館)

  成立於1895年,初名爲公共圖書館,與利宵中學置於同一建築物内達三十年,後遷往市政廳大樓。1952年改名爲”澳門國立圖書館”。1983年於荷蘭園大馬路89號(現址)建立新館隸屬敎育文化司,保存通過”法定儲存”條例而獲得的書籍。而以前的市政廳圖書館便成了古籍圖書館。1986年轉爲澳門文化學會(現澳門文化司署)管轄。

  1988年澳門文化司署重組期間,改名爲中央圖書館,1995年再改名爲澳門中央圖書館。館藏約15萬冊;以葡文書爲主,中文書籍約6千冊。館内設有兒童閲覽室、青少年及成人閲覽室、電腦室、縮微資料室、維修裝訂室、資料處理室、澳門及葡國在亞洲的文獻資料處理室、書庫、期刊室及秘書處等。

  澳門中央圖書館的功能除執行”法定儲存”條例,收藏及保存澳門出版品外,更定期出版圖書、期刊及報紙目錄,舉辦展覽活動等。

  該館自1993年起推行電腦化計劃採用LIBMAN軟件,逐步將各館書籍輸入電腦,以建立電腦網絡。目前所有外文書籍及1993年以後的中文書籍均以國際十進分類法及國際機讀編目格式編目。目前,除兩個離島的圖書館外,其他分館已聯網。2.市政廳圖書館

  市政廳圖書館於1983年起閉館約三年,整理及重新裝修。圖書館倣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建築。内置路易十五時代款式的傢俬。莊嚴高雅,氣派非凡。館藏約3萬冊包括葡國文學、英國文學、法國文學、葡萄牙史、葡萄牙東方文化及歷史、中國文化及歷史以及哲學與藝術等書籍。此外,還收藏十九世紀時代開始的西文報紙、海外法律、葡國古代法律及其它參考書。珍貴的古籍包括一六三九年Nicolaus Trigautius神父所寫的‘Regni Chinensis Descriptio’(關於中國王朝)及於1822年創刊的澳門最早一份葡文報紙‘中國蜜蜂報’(Abelhada China)。

3.何東圖書館

  何東圖書館為何東爵士的故居,購於1918年。1955年何東爵士逝世,其後人根據何東爵士生前遺囑,將故居贈予澳門政府以發展公共圖書館,並留下二萬伍仟元港幣購買圖書。該館於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初時只開放一樓藏書樓部份,只提供館内閲覽服務。1989年樓下改建重新裝修並增購普通書籍,正式開始外借服務。

  該館分為三層。樓下為成人閲覽室及開架書庫、報刊室及密集閉架書庫。二樓為古籍室、澳門資料室及三間辦公室。三樓為過期報刊室、小食堂及規劃中的視聽資料室,小型會議室及一綜合用途的文娛室。此外,後花園有全澳唯一的露天閲書自習場。
  館藏資料包括古籍、普通本線裝書約5,000冊,珍貴者計有劉承幹嘉業堂藏書之翁覃溪《四庫全書提要》手稿150 冊,明查繼佐之《罪惟錄》九十卷、清鈔本100冊及從四庫全書散逸出來的《桯史》三卷合一冊。另《中華今代名人傳》、《瀛環志略》、《香山縣志》、線裝本《天路歷程》及早期的宗敎書籍及早期的中葡字典等。澳門資料約二千多種包括政府機構,私人機構,社團,學校及私人出版期刊、海報、小冊子、明信片等。較具研究價値者包括《改良繪圖婦儒新讀本》、《婦儒信札材料》。另普通書籍近一萬冊、中西文期刊約160種。中西文報紙約22份。從1995年開始借閲服務採用電腦化作業。

4.流動圖書館

  流動圖書館於1986年10月2日開始服務,當時只有一輛圖書車,因受民眾歡迎,乃于1988年再加入第二輛。1990 年遷至青洲區現址,備有可容納兩部高頂中型巴士大小的圖書車房、書庫、閲覽室及辦公室。館藏書籍以中文為主,約2萬冊。流動圖書車星期一至六每日出車,停泊於不同定點服務澳門南北區市民。

5.青洲圖書館

  1995年3月29日正式啓用。主要服務澳門北區的居民。館藏内容包括中文成人及兒童書籍約5,000冊。視聽資料包括鐳射影碟、錄影帶、錄音帶、鐳射唱片、CD-ROM等百多種。雜誌數十份,報紙十多份。
  全館分爲報刊區、自修及閲書區、書庫及視聽室。各部份除視聽室以玻璃牆分隔外,其餘部份屬書人合一設計。該館的書籍資料已全部輸入電腦,另有防盜系統。由開館至今,每月讀者流通爲8間政府公共圖書館之首。

6.望廈圖書館

  成立於1988年12月,位於望廈平民新村内。該館共二層,第一層爲兒童閲覽室,第二層爲期刊報紙室,第三層爲成人閲覽室。現有館藏主要爲中文成人及兒童書籍共4,000餘冊,報紙約10份,期刊20多種。

7.氹仔圖書館

  氹仔圖書館位於氹仔離島,毗鄰博物館,敎堂,十字公園,周圍風景如詩如畫。該館屬葡式建築物,裡面分爲四層,每層建築面積不大。於1993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主要服務對象爲仔居民。館藏中葡文成人及兒童畫籍約2,000冊。期刊16種,中文報紙7份。

8.路環圖書館

  路環圖書館位於路環離島,前身爲學校,建於1911年。1983年改爲圖書館。主要服務路環居民,藏有中葡文各類書籍約6,000冊。期刊報紙各十多份。9.八角亭圖書館(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閲書報室)

  館舍為1948年由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何賢先生所捐贈。樓高兩層、由於空間所限,僅可藏書20,000冊左右。尚有大概15000冊藏書存放於澳門中華總商會書庫内。樓下主要為閲覽室。樓上為閲覽自修室。共有報紙45份,雜誌共40種。以中文為主,另有早期“華僑報”、“澳門日報”、“文匯報”、“大公報”、“光明日報”報紙合訂本。有助於查尋50至70年代的澳門資料。民營的八角亭圖書館數十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這與館址位于鬧市及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每日上午9時至12時晚上7時至10時,星期一晚上及公眾假期閉館)。

10.高德華主敎紀念圖書館

  1962年成立,原址與八角亭圖書館隔馬路相對。九五年六月遷往大堂斜巷現址。九五年九月十五日重開。服務對象為一般市民。圖書館分為兩層,樓下是各類書籍,樓上是宗敎書籍及參考書。館藏17,000多冊。其中,英葡書籍各約3,500冊。另中、英、葡報紙25份,期刊28種。全館每本書籍均由館員加工套上膠套,這是一般公共圖書館所罕見的。

  讀者每年交50元年費,就可閲覽報刊及借閲書籍。沒有借書證的讀者,僅可翻閲書刊。每次入内閲覽需繳費一元。11.敎區青年牧民中心圖書館

  創於1985年,館藏書籍五千多冊。期刊約四十種。中文報紙六份。値得一提的是從1988年開始,該館出版澳門報章剪報目錄。把澳門日報,華僑報,市民日報及大眾報四份報紙的資料剪輯下來,分政治、經濟、敎育、交通等三十二大類。由1995年6月份起,更增加剪輯澳門脈搏及敎會出版的澳門觀察報兩份報紙。這是澳門目前較完備及唯一對外公開的報章剪報目錄。

  此外,該館亦提供剪報目錄資料的原文影印服務。本市民貢獻很大。

12.黑沙灣天主敎牧民中心圖書館

  成立不足十年,館藏約1,100冊,以文學為主。此中心圖書館由香港天主敎聖瑪利諾修女會主理,圖書室處於澳門黑沙灣區,佔地約10平方公尺。室内尚有中文報紙三份,中英文期刊約25種。

13.華夏文化中心

  成立數年。館藏約800多冊。包括澳門文化司署及澳門基金會出版的書籍。台灣政治、國父思想、三民主義及一些小説。較特別的是早期正中書局出版的正中文庫第一、二輯共數十冊。現有港澳台報紙十份,期刊24種。該館開放給任何人仕使用。不設借書或閲覽證。所有書籍資料只限館内閲覧14.澳門街坊會祐漢社區中心圖書館

  街總祐漢圖書室亦為自修室,於1994年元月與祐漢社區中心同時開幕及運作,現藏書籍約3,000冊,以中文書籍為主

15.黃營均圖書館

  設於孫中山紀念公園内,由秘魯華僑黃營均先生捐資澳門市政廳興建,並由市政廳交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負責管理。1996年4月26日開幕,為本澳最新一所公共圖書館。全館分為兩層,上層是報刊閲覽室及成人書庫。下層是兒童圖書室,現有期刊160種,報紙40多份,為全澳報刊種類最多的公共圖書館。由開館至今,短短一個月内,進館人次已達6,000多人。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16.香山公園圖書館

  由市政廳興建,位於香山公園内。96年5月15日委托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管理。為一層建築物。書刊數量不多,有待發展。

三、大學及專科學校圖書館



1.澳門大學圖書館

  成立於1981年,1991年改今名,館藏約12萬冊,報刊約1,300種。館藏特色包括光碟資料庫,廣東文獻,升學及社團資料等。該館於1993年9月採用DYNIX電腦化系統,為澳門首間全面電腦化的圖書館。

2.澳門理工學院圖書館

  成立於1993年,有總館及分館四。總館位於雅廉訪大馬路,分館位於貿易暨旅遊學校。行政暨應用科學學校。體育暨運動學校。目前總藏書計約8,000冊,報刊近百種、視聽資料千餘種。

3.澳門保安部高等學校圖書館

  於1990年開館。藏書約2,000餘冊,内容主要為保安、警察及管理學。期刊近50種,並已採用電腦來儲存資料。

4.澳門航海學校圖書館

  成立於1980年,藏書約3,000餘冊,報刊百餘種。並以電腦來儲存資料。

5.澳門鏡湖護士學校圖書館

  成立於60年代,主要為護士提供護理的書刊,藏書約14,000冊。報刊10餘種,於1993年以dBase儲存資料,該館於1994年與澳門大學圖書館簽定合作協議,護校學生可利用澳大圖書館資料。6.司警學校圖書館

  藏書千餘冊。期刊數十種,以葡文資料為主,採用Gdoc來管理資料。該館主要是為培養司警人員提供支援的服務。

7.澳門聖經學院圖書館

  1982年成立,館藏書籍約7,000冊,内容大約6成為宗敎書籍,4成為輔導性、見證及文學類書籍。以中文書籍為主,英文書籍約佔1,000冊。採用杜威十進分類法。期刊30多份,以宗敎類為主。港澳報紙6份。服務對象分為3大類:1.本院學生(包括文憑課程,碩士課程學生)2.本澳基督敎會的牧者、傳道人。3.在本院修散科的學生。

四、專門圖書館及資料室



1.主敎府圖書館

  分為檔案室及圖書館兩部份,檔案室儲存澳門五大堂區敎友的結婚、領洗及死亡資料。最早一份結婚資料是1917 年。另存澳門各主敎的歷史事蹟及每位神父的個人檔案。1900年開始的對外公函等。書籍數千冊,多屬十八、九世紀珍貴精裝書籍。以拉丁文及葡文為主,最早一本為1621年。此外還有葡文版敎區月刊及澳門政府公報(1917至現在)。値得一提的是圖書館負責人雖非專業,但對檔案及書籍的保護及整理井井有條。主要服務對象為神職人員,學者要查閲資料必須得主敎批准才可。2.聖若瑟修院圖書館

  修院前身為一位葡國商人的兩間屋宇。葡商逝世後,依照其遺囑將屋宇捐贈作為栽培傳敎士之用。十七世紀未,修道院負起栽培由中國北京、南京來澳的傳敎士之責。1728 年耶穌會接收聖若瑟修院。修院現在暫時關閉,只有數名神父在此居住。數十年前,該院修生達200多人。

  修院書籍主要為提供當時修院内敎授的參考書籍。這些敎授均為神學家、哲學家及神職人員。書籍以神學及哲學為主。修院曾將一批早期線裝中國文學的書籍移送澳門聖若瑟學校圖書館保存。

  聖若瑟修院圖書館的書籍是研究澳門歷史的一個寶藏可惜經過多次天然或人為的災害,部份珍貴書籍已散佚。幸好現任院長鋭意將書籍重新整理:首先將書籍分類,入箱、將圖書館封閉,殺蟲消毒。把書籍資料輸入電腦,再將珍貴書逐頁掃描將原文儲存於電腦中。並計劃出版館藏目錄,使這些珍貴的書籍能“重見天日”,由於書籍在整理階段,圖書館暫時關閉。書籍以拉丁文及西文為主,數量有待點算。但相信是全澳最多拉丁文書籍的一間圖書館。

3.澳門歷史檔案館

  1952年成立,初屬民政廳(現行政暨公職司)管轄,1986年轉歸澳門文化學會(現文化司署)管理。1986年至1988年内部裝修整理閉館三年,1989年重開。
  歷史檔案館分為圖書館、檔案技術室、縮微室、閲覽室及書籍維修部。功能是收集、整理、保存澳門地區文獻。館藏書籍約4,000多冊,以外文為主。包括很多十六、十七世紀的珍貴書籍。其中兩本書籍値得提及的是1568年出版的‘Nuovi Avisi dell'indie di Portugallo,recevuti dalli Remernd iPadri della compagnia di Giesu,Tradotti della Lingua Spa gnuola nelll'Italiana……。.’,及1589年出版的‘Le Historie dell eIndie Orientali’,del R. P. Giovani Pietro Maffei dela Com pagnia de Gissu……。此外,十七世紀的書籍中有耶穌會士Nicolas Tregauci所著的《關於耶穌會的進入中國》是關於中國傳敎方面早期最珍貴的書籍。

  另有十九世紀的中文書籍8本:陶先生墓表(1895)、新聞文件錄(1890)、文件自邇集(1867)、漢字習寫法(1867)、文件自言語(1867)、京話指南(1895)及欽定錢錄(1880);另鏡海叢報(1893-1895)。期刊216種。

  非書資料方面包括相片、圖片、地圖及幻燈片。幻燈片現存660張,分為澳門建築,廟宇、民生、職業、社會及學校各類。

  檔案方面包括文政廳、敎育、財政、市政廳及仁慈堂的檔案。最早的是市政廳1592年的檔案。

  歷史檔案館的内部以紅色為主,象徵吉利,内部間隔以半透明玻璃代替磚牆。設計獨特,曾在建築物設計比賽中獲獎。館内設有一小型展覽廳。檔案館的服務對象以研究人員為主,歷年來使用者以亞洲人士居多,其次是葡國,澳洲等地。4.行政暨公職司文件暨資訊中心

  成立於1986年,主要服務對象為本澳公務員。館藏書籍約3,000多冊,以法律、管理、公共行政及參考工具書為主,期刊100多種,分為普通、公共行政、法律及電腦四大類。另葡文報紙六份,中文報紙七份。95年7月開始作葡文剪報,95年9月開始作中文剪報,剪報内容分為雙語(本地化),公務員,納編,選舉,行政暨公職司公務員培訓及其它五類。採用Gdoc來存檢資料。定期將館藏資料出版書刊摘要錄(雙月刊)及書目提要簡報(季刊)兩份目錄。出版後送至各政府部門,供在職公務員選取所需資料,並免費提供影印服務。開放時間暫與公務員上班時間相同。

5.敎育資源中心多媒體部

  敎育資源中心成立於1992年,隸屬於敎育暨青年司,服務對象為本澳敎師及澳門大學敎育學院學生。設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敎育資源的援助,使學校與敎師提高敎育效能。多媒體敎材部則提供圖書、雜誌、幻燈片、錄影帶、彩頁敎材,語言課程配錄音帶、投影片等借用服務。

  館藏中文書籍約2,000冊,葡英文書籍近4,000冊,中文期刊46種(内容以敎學為主)。葡文期刊100多種。幻燈片二百多套(近2,300張)、錄影帶近1,400卷,語言課程配套近七十套、錄音帶近六十、投影片近六十彩頁敎材4,000多張,另有少量地圖、郵簡、明信片及遊戲字咭等敎學材料。6.法律翻譯辦公室圖書館

  現存書籍2,000冊,以中葡文,法文關於法律的書籍為主,另字典、辭典及百科全書。澳門政府出版100多種。主要服務對象為法律翻譯辦公室内部職員,包括中葡法律專家,翻譯人員。

五.澳門圖書館的特點



  1.早期圖書館的藏書以拉丁文、葡文為主。中文書籍絕無僅有。
  2.早期圖書館的部份珍貴古籍,由於缺乏妥善保存,或被火燒,或遭蟲蛀,或殘破或散佚。最近數年才興起古籍繕修整理的“救亡”運動。然而本澳缺乏修補古籍的專業人材,此工作多依賴葡國或國内專家傳授技術,再由本地人士執行修補工作。現以澳門中央圖書館及歷史檔案館的修補裝訂室較具規模。技術水平較高。
  3.澳門的圖書館均屬小型,圖書館之間缺少聯繫。各館採用不同之圖書分類法。
  4.澳門地少人多,圖書館分佈較廣。有些公共圖書館建於鬧市或屋村,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能深入民心。
  5.圖書館學的專業人員主要來自台灣及葡國。他們大半任職於澳門政府公共圖書館,專門圖書館或大專圖書館。而民間機構的館員,大多沒有專業學位。但他們大部份很努力從鄰近地區透過參觀訪問或從書本學習圖書館知識,致力與館藏的整理及發展。他們對圖書館的熱誠及付出的貢獻不遜於前者。
  6.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終於在圖書館界的需求下於去年成立了。現正積極推動培訓、舉辦講座、參觀、聯絡圖書館界從業人員等工作,對澳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澳門圖書館面對的困難



  1.正如國内外很多圖書館一樣,不論政府、大專院校或民間社團的圖書館由於附屬於政府部門或附屬某機構,經費的來源決定於掌權者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然而往往撥款不足,且限制很大,經營困難。
  2.一些專門圖書館及中學圖書館的從業員已認識電腦化的重要,然技術不足及經費有限,難以推行。而已推行電腦化者雖明知電腦軟件有缺點,但缺乏技術及人力資源去改善。
  3.政府流動圖書館於90年代應市民之需要而產生的,初時極受民眾的擁戴及歡迎。然而,十年後澳門社會變遷很大。由於道路的經常修整,汽車的增加,車位不足。加上澳門路窄車多,使圖書車的運作面臨重重困難。
  4.澳門出版事業亦是最近十年才有顯著發展,然而書源有限。圖書館在購書時往往要透過書店或代理商訂購外地書籍。這不但增加購書成本及採購時間,同時書籍亦不能第一時間到館。同時要負上匯率變動的風險。

七、澳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趨勢



  1.現代的圖書館已認識書籍整理的重要,不像以前只把書籍整齊置於架上,或粗略加上一代碼。而希望尋求一套既合於館藏使用,又便於電腦網路上交換資料的分類編目方法。
  2.隨著澳門電腦事業在近十年間的發展,圖書館事亦與之配合。多開始電腦化的工作。而最近一兩年成立的圖書館更一開始便將目錄輸入電腦而不再編寫目錄卡片。
  3.今後的圖書館應脱離各自為政,閉門造車的經營方式。應逐漸開放,互相參考,分享經驗心得。共享資源互相合作。
  4.隨著圖書館類型的轉變及知識載體的多樣化。圖書館的館藏資料亦趨多樣化,而多媒體圖書館及視聽圖書館在澳門相繼出現。
  5.國際聯網(Internet)在數年前引入澳門,現在上網的圖書館計有澳門大學圖書館及世貿中心圖書館等。已計劃在今年上網的有澳門文化司署中央圖書館。隨著Internet的普及,相信未來上網的圖書館會不斷增加。

八、主要參考文獻



  1.倪波,吳國材.“澳門的公共圖書館”.圖書館論壇,1996 (1)
  2.歐卓志.”澳門中央圖書館百年歷史”.文化雜誌,(中文版).1995(22),p.103-113.
  3.歐卓志.“澳門的圖書館和藏書”.文化雜誌(中文版).1988(4),p.19-27
  4.王國強,吳國材同撰.“圖書館”,澳門總覽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p.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