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詩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謝靈運《登池上樓》的蓬勃生機

  【原詩】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及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羣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今譯】
  虬龍潛隱在深水英姿自賞,鴻雁奮飛於天際鳴聲遠揚。
  接近九霄旣有愧雲間飛鴻,棲息流川又不如水底潛龍。
  修業進德總擔心缺少智能,引退歸田想自養無力躬耕。
  爲求俸祿來到了窮僻海隅,秋來臥病自憔悴愁對空林。
  纏綿衾枕哪得知節氣變換,揭開窗簾悄悄地四處探尋。
  側耳傾聽濤聲從遠方傳來,舉目眺望一座座險峯峻嶺。
  和煦東風驅除盡殘存寒氣,春天來到代替了舊冬冷陰。
  池塘四周已長滿嫩綠春草,庭園柳樹變換著飛鳥叫聲。
  誦豳風采蘩祁祁令人傷悲,歌楚辭身同感受春草萋萋。
  異地獨居常覺得歲月漫長,遠離親友更感到心神不定。
  保持節操怎能是古人獨有,遁世無悶可在此得到驗證。
  【賞析】
  這首詩作於南朝宋少帝(劉義符)景平元年(四二三)初春,時詩人貶居永嘉(今浙江溫州)已近半載。“池上樓”,在永嘉西北三里積谷山東。因這首詩頗富盛名,樓居所在之池即名爲謝公池。作這首詩時,詩人處境心境皆不甚佳,但其所描繪的景象卻充滿著蓬勃生機,頗能給人予美好的享受。
  詩篇共二十二句,可分爲三個部份。開頭六句,託物起興,感懷喩志,表現出任永嘉太守之時的心境。“潛虬媚幽姿”,爲俯視池中所想像的物景;“飛鴻響遠音”,即爲仰望長空之所見。“虬”,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潛虬”,即潛龍。“媚”,自媚。“幽姿”,美好的姿態。“鴻”,大雁。上句見於《易·乾卦》之“潛龍勿用”,下句出自《易·乾卦》之“鴻漸於陸”。詩篇借以起興,以引出以下一系列“所詠之詞”。即:虬能潛淵而自媚,鴻能奮飛以揚音,各得其所,各顯其能;而自己想進德修業旣智能短拙,要引退躬耕又無力自養,進退失據,甚有愧於潛虬及飛鴻。“薄”通“泊”,有止的意思。“薄霄”句謂,停留雲間,仰看天際飛鴻,自愧不如。“棲川”,棲息水中。“怍”,慚愧。意即歸隱流川,有愧於潛虬。“徇祿”二句爲過渡,上句說爲了追求俸祿才來到永嘉這一僻遠海隅做官,這是對上述所言心志的小結,而下句說臥病,旣表現當前處境,又爲轉入臨窗遠眺作準備。這是第一部份。中間十句寫景,爲全詩最精彩部份。而此景,是在偶然當中發現的。詩人因數月臥病,由秋入冬,衾枕間不覺物換星移,待到病體初痊,登樓眺望,才得知春天已經來臨。其中,“舉目”句寫所見,“傾耳”句寫所聞,都爲遠景:“池塘”句承所見,“園柳”句承所聞,爲近景。者中以“初景”二句隔開,略作頓挫,並交代時令變更。詩篇所構成的畫景,有遠有近,有色有聲,錯綜變化,令人應接不暇。而“池塘”一聯,即更加高妙,如有“神助”。以上所寫都爲外在的自然物景。至“祁祁”二句,即由外物轉向內心,轉向結尾部份的議論。除“祁祁”二句引用《詩經》《楚辭》句意外,其餘都爲白描,甚是淸新自然。結尾四句再以《易·乾卦》典故,回想篇首所言,申明所謂“遁世無悶”的心志與節操,達到哲理上的昇華。全詩寫景、抒情、說理,大致能夠融爲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