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陶淵明《雜詩》(其一)的人生觀感
【原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今譯】
人生在世有如路上土塵,無柢無根終日飄忽不定。
八方四面隨風分散流轉,歷盡艱辛已非原來模樣。
呱呱落地生來就是弟兄,何必定要同胞骨肉相親。
得意時刻儘管縱情作樂,還應招邀鄰里一起歡飲。
壯年過了無法再次來到,正像一天沒有兩個早晨。
年富力強應當抓緊時機,日頭西斜歲月不會等人。
【賞析】
陶淵明有《雜詩》十二首,前八首慨歎光陰流逝、壯志未酬,力圖自勉,後四首偏重於行役之苦。從內容上看,不一定爲一時之作。但可能都作於五十歲前後。即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年(四一四)前後;因其第六首云:“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這是作者自寫盛年情懷的詩章。
第一首總說人生並表明觀感。爲詩人飽歷滄桑、遍嚐人間甘苦後所進行的總結。全詩包括三層意思。開頭四句以“陌上塵”比人生,謂其無根無蒂,飄忽不定,經過雨雪風霜,幾年後此身已不是原來的“身”。“蒂”,指花果同枝莖相連的部份,與“柢”通。“陌”,道路。“分散逐風轉”,指閱歷。“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原來的“身”,即不再是原來的樣子。這是一般的人生現象,也是不可改變的人生規律,誰也無法迴避。那麼,人生在世,應當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呢?中間四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謂:人生下來,彼此就是兄弟,不必同胞骨肉才能相親。“落地”,即呱呱落地,指剛出生;“爲兄弟”,相親相愛如同兄弟一般。《論語·顏淵》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詩篇本此。這是一個方面,提倡人與人之間應當和睦相處。另一方面,作者並提倡,如遇喜慶,不妨斗酒相聚,與鄰里共歡樂。四句所寫,可以看作是作者對於人生現象的初步把握,即從自身做起,推及於人,使得無有根柢的人生過得實在一些。這是作者的人生願望。這裡,不管作者所說是否可行,如聯繫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互相追名逐利的現實,就更加能夠體會到:作者的人生願望乃何等崇高、何等偉大。結尾四句,是自勉,也帶共勉之意。作者以一天沒有第二個早晨,比喩一生沒有第二個盛年(壯年),以爲歲月不待人,必須加緊進取。四句充份體現了作者對於飄忽人生所產生的一種緊迫感,其態度積極向上。這四句,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極富理趣;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把它看作珍惜光陰、努力奮鬥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