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曹植雜詩(其四)的自矜自慨
【原詩】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時俗薄朱顏,誰爲發皓齒。
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今譯】
秀麗江南有一位美好女子,容顏鮮艷就像是盛開桃李。
每天早晨出遊在大江北岸,到了夜晚住宿瀟湘小洲上。
世間人並不十分珍惜美色,哪又能展示皓齒放聲歌唱。
俯仰之間又將是歲末黃昏,美好年華再難以維持久長。
【賞析】
曹値有雜詩六首,載蕭統《文選》。雖並非一時之作,卻同様表現出一種懷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感,似可當作一組組詩看。這是六首中的第四首。這首詩通篇用比。寫的是南國佳人,實則寫自己。這是詩人的後期作品,旨在表現其失志的不平和哀傷。
詩篇共八句,表達三層意思: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張玉谷《古詩賞析》)。“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二句說佳人的容華,謂其和桃李一般鮮艶。“南國”,指江南。屈原《橘頌》有云:“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謂橘樹廩受天命,生長在南國。這裡似有意以之強調佳人的資質之美,這是其容華美的根源。二句所寫,旣是外貌美,又包含內在美。這是佳人所足以“自矜”的依據。以下說佳人的求索及求索的結果。謂其朝朝暮暮,走遍江湖,四處尋找,但仍求不到知己。“瀟湘”,指瀟水與湘水,瀟水在湖南省零陵縣西北,和湘水合流後稱瀟湘。“沚”,水中小洲。“朝遊”、“夕宿”,喩遷徙無定(黃節語)。“時俗”,即世俗。“薄”,輕視。“發皓齒”,指開口唱歌。四句意即:不停地求索,但仍得不到賞識,沒有機會微笑和唱歌,無法表現其美的容華和資質。這是佳人所感到惋惜的。最後二句說佳人的哀傷,謂轉眼間大好時光過去,自己也衰老了。“俛仰”,同俯仰,喩時間短促。“榮耀”,指花一般光艷的容顏。《爾雅·釋草》云:草木的花即爲榮。“恃”,依賴。二句所說,旣是一般自然規律,又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頗有美人遲暮之慨。
詩篇所寫三層意思——自矜、自惜、自慨,正是詩人自我心路歷程的眞實寫照。詩人懐抱奇才,僕僕移藩,終因無人調護君側,不受重用,直至老去,和佳人的遭遇相同。所以,詩人雖未登場,但其憤激不平之情即見於言語之外。這就是“借佳人爲喩以自傷”(劉履《文選詩補注》語)所達到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