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曹操《短歌行》的帝王氣象

  【原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鳥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今譯】
  面對著歌舞美酒,問人生有多長久。
  正好比早晨露水,轉眼間即刻消逝。
  胸中激昂不平,心思鬱結難申。
  如何解除煩悶,祇有美酒一樽。
  學子衣領靑又靑,時時縈繞是我心。
  正是爲著你緣故,沉吟思念到如今。
  小鹿呦呦鳴叫,呼喚伙伴共享苹草。
  我有美好賓客,鼓瑟吹笙快意相邀。
  月兒冰淸玉潔,何時可以採摘。
  胸中充滿憂思,永遠難以斷絕。
  走過田間小路,勞你枉駕前來。
  久別重逢歡宴,暢叙友誼開懷。
  月兒圓圓星稀少,南飛烏鵲枝頭繞。
  圍著大樹繞三圈,不知何處身可安。
  高山不怕增高,大海不愁加深。
  周公禮待賢才,天下人共歸順。
  【賞析】
  曹操生當亂世,是一位兼具文才武略的英雄人物。在詩壇上,他顯得沉雄、古直、蒼勁,“如幽燕老將”;而其《短歌行》,則充滿帝王氣象,體現出一統天下的遠大志向,讀之令人振奮。
  《短歌行》爲漢樂府“相和歌”中的平調曲,古辭已亡佚;曹操乃利用古題而譜寫新篇。這是在宴會上所唱的歌,其用意在於歌詠“思猛士之旨”(陳沅語),而非“言當及時行樂”(吳兢語)。全詩三十二句,可分爲四層,每層八句。第一層說宏圖未展,心中憂慮,所以借酒澆愁。開篇四句,自問自答,感歎人生之短暫,時光之易逝,亦即機會之不再來。“當”與“對”同義,謂當著、面對;解作“應當”,非也。次四句說“憂思”,同様不是擔心來不及尋歡作樂,而是害怕機會失去,年華虚度。第二層說渴求人才,第三層說人才難得,都是“憂思”的具體內容。“靑靑”以下八句,祇有“但爲君故,沉吟至今”二句爲詩人之所自作,其餘皆引自《詩經》。一則把人才比作熱烈期待著的戀人,一則以吃苹草的鹿羣相互應和表示對於人才的竭誠歡迎。詩篇引古喩今,表現了作者延攬人才的迫切心情。“明月”以下八句,先說明月當空,玉潔冰淸,可望而不可及,再說老朋友越陌度阡,遠道而來,主客之間,開懷暢叙,其樂無窮。一憂一喜,從正反兩個方面表達了思賢若渴的主題。第四層說,有朝一日,人才歸依,將共創大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可能是現實中的具體景象,但此處乃用以比喩,謂當時社會,動盪不安,賢者(人才)都在四處尋找依託,而自己旣有山海的宏量,又有周公的懷抱,一定可使天下歸心。四層意思,依照韻腳的變換而變換,層層深入,將作者的“幽思”(或“憂思”)及其渴求人才、圖謀霸業的強烈願望表現得極其懇切、眞摯。
  詩篇雖不免蒙上了一層傷感、悲涼的感情色彩,這是建安詩歌的共性,但因其感歎人生短暫,主要乃在於及時幹事業,在於上九天攬月,因此,整首詩所體現的還是一種以天下爲己任的緊迫感,這是建安其他詩人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