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樂府詩《上山採靡蕪》的精彩對話

  【原詩】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今譯】
  今日裡上山去採摘蘼蕪,下山來遇見我從前丈夫。
  挺直腰跪著問我那丈夫,新人她這一回可又何如。
  新人她雖說好人皆稱好,可就是比不上舊人賢淑。
  容貌上和舊人有點相似,手爪兒比舊人大大不如。
  爲甚麼迎新人正門進入,舊人我被遺棄旁門走出。
  新人她善織縑手工兒巧,舊人你善織素手工兒妙。
  織縑她每日裡祇一匹長,織素你卻能夠超出五丈。
  如拿縑來和素兩相對比,新人確確實實比不上你。
  【賞析】
  漢樂府詩中的《上山採蘼蕪》,通過一位勞動婦女與她從前丈夫的一場對話,生動地表現出婦女的悲慘命運。
  詩篇共十六句,不分段,除了前三句直陳其事以外,其餘對話,針鋒相對,展現出一個頗富戲劇氣氛的場面。前三句說,主人公上山採摘香草(蘼蕪),下山時遇見了她從前的丈夫,因而恭恭敬敬地跪下,和丈夫對話。三句叙事,旣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也交代了主人公和她從前丈夫這兩位出場人物的因緣關係。以下對話,由女方首先發問。“新人復何如”,開門見山,直接觸及要害。一方面表現了主人公對於從前丈夫的關心,另一方面也帶有一定的挑戰性。即問:你拋棄了我,而另外娶來的新人又怎樣呢?究竟新人是不是比我強?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其中似包含著無數怨恨情緒。
  對於這一尖銳的問話,丈夫並不迴避。他回答:新人好是好,但還是比不上你。她旣比不上你賢慧,手藝也不及你。“姝”,即美好,側重於內心的美。“手爪”,指手藝;一說即指爪,帶有對於女性的卑視之意。這裡,權衡重輕,丈夫似乎還是更加鍾意原來的妻子。但是,主人公並不輕易相信丈夫的這番答話。她又提出另一個尖銳問題:旣然你說新人比不上我,那麼,爲甚麼由正們迎進新人,而讓舊人從旁門走出呢?
  主人公的第二次問話,“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構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似乎問得對方無言以對。因此,對方即列舉一系列事實,證明他所說的是眞話。他說:新人和舊人,各有所長,一個擅長織縑,一個擅長織素。但業績略有區別,織縑每日一匹,織素五丈有餘,後者比前者多出一丈。新人確實不如舊人。聼了這番答話,主人公未再發問,詩篇就此收場。
  詩篇所寫男女雙方的對話十分簡潔,但卻充份體現了兩位出場人物的個性特徵及其微妙的內心活動,頗見戲劇效果。這就是這首棄婦詩所具特別藝術魅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