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的縹渺意象
【原詩】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今譯】
荒郊野地草深深,圓圓露珠亮晶晶。
有位姑娘眞可愛,生成一對來眼睛。
有緣與我來相會,如意稱心情不禁。
野地荒郊草莽莽,露珠圓圓銀光閃。
有位姑娘眞可愛,秋水盈盈情思長。
有緣與我來相會,鳳舞鸞交草裡藏。
【賞析】
飲食男女,這是人性之所需;幽會、野合,在中國的一些典籍中均早有記述。《詩經·野有蔓草》就以之入詩,熱情地加以讚頌。這首詩描寫主人公與一位美人“邂逅相遇”的情景。第一章說,因一次十分偶然的機會,主人公在荒郊野地裡遇見一位美人,這位美人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他情不能禁。“邂逅相遇”,猶言“不期而遇”;“適我願兮”,猶言“如願以償”。這是主人公當時的心情。
第二章說,這一對少男少女,一見鍾情,於是就在莽莽的野草叢中,“各得其所欲也”。“偕”,共同、相隨。“臧”,一解爲“善”,即“美”;一解爲“藏”的假借,即“欲人之弗得見也”。這是這對少男少女在野田草露之間所做的事情。詩篇所寫,如此而已。
但是,詩人的著眼點並不在此,而是在露珠和美人的眼睛上,詩篇對此大加渲染。謂:野地的草長得很茂盛,草葉上的露珠輕輕浮動,又圓又亮;美人的眼睛,像是盈盈秋水,眞個迷人。“蔓”,野草茂盛狀。“零露”,即露水降落。“漙”,露多貌。“瀼瀼”,露盛貌。這是客觀物景。“淸揚”,一說爲古成語,指女子眉淸目朗。“婉”,美好貌。這是主人公心目中美人的一個特寫鏡頭。
經此一再渲染,詩篇所構成的意象似乎已超越了野田草露,昇華至另一境界。因此,這首詩也迷惑了一些人,讓人誤以爲是“思時遇”之作,或者是借用男女之詞以言思賢之情,等等。倒是朱夫子看出了究竟,把它當作是歌詠草間野合、露水夫妻的詩篇。
那麼,這樣一首歌詠幽會、野合,讚頌幽會、野合的詩篇,爲甚麼當時不被孔夫子所刪除,後來又不被歷代衛道者排斥於“思無邪”的行列之外呢?我看,除了因爲詩人描寫具體情事點到爲止,從而增添了意象的模糊性以外,更重要的還因爲,詩篇雖作艷語,卻有品格,它所構成的意象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當是由詩人不同流俗的審美觀和美感興趣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