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的愛情追求
【原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今譯】
水鳥兒啾啾地叫,在河心的小洲上。
姑娘又溫柔又漂亮,正是年輕人的好對象。
荇菜兒長長短短,左邊採了採右邊。
姑娘又漂亮又溫柔,年輕人日日夜夜把她想。
希望得到她又得不到,醒的時候想,睡的時候也想。
時間是那麼長啊,年輕人翻來覆去一直到天亮。
荇菜兒短短長長,右邊採了採左邊。
溫柔漂亮的好姑娘,年輕人彈琴鼓瑟來到面前。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一起採。
漂亮溫柔的姑娘,鳴鐘擊鼓永相愛。
【賞析】
中國第一部樂歌總集《詩經》,其開卷第一篇——《關睢》,爲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一首愛情詩。
這首詩以水鳥兒在河中小洲上鳴叫應答爲起興,引發出君子對於淑女的一段誠摯的愛情追求,熱烈純眞,生動感人。詩篇所用藝術手段,古人稱之爲“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所謂“他物”,即雎鳩,據說是情意專一的一種水鳥,雌雄一對當中,其一或死,其一也即憂思不食,憔悴而死,極篤於伉儷之情。以此起興,正好比喩君子與淑女兩相匹配。詩篇共五章,每章四句。第一章開門見山,直接道明了這一意思。第二章以後,具體描述這段愛情追求的全過程;而如何表現這一過程,作者則採用“比”的手段,即以細緻擇取參差不齊的荇菜,比喩對於美麗而溫柔的女子的精心追求。其中,“左右流之”與“寤寐求之”對舉;“流”,可解釋爲擇取,與下文“採”和“芼”相應照,謂左左右右細加擇取,這與“求”的動向是密切相關的。第三章集中說“求”,謂:希望得到而得不到,即“求之不得”,因而“寤寐思服”,乃至“輾轉反側”;“寤”指睡醒,“寐”指睡眠,思服,即思念、思憶,因爲醒的時候想,睡的時候也想,沒完沒了地想,所以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是未得之時的情景。第四、五章說旣得之時的情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示彈琴鼓瑟、鳴鐘擊鼓,盡興狂歡。可見,這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愛情詩。
但是,作者在抒寫過程中,似乎仍有所節制。即:表現未得之時的情景,僅限於“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旨在說明其誠意——“寤寐不忘以逑之”;表現旣得之時的情景,也僅限於“友之”與“樂之”,並無有其它得意忘形的舉動。這大槪也就是所謂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體現,也即“思無邪”的體現。因此,這首詩歷來都被推尊爲體現溫柔敦厚這一傳統詩敎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