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



筦闚太歲蠡測干支

  歲陽十干和歲陰十二支的別稱,義固難明,其字也僻。余生也魯,不揣淺薄,茲就字義,以筦闚天,以蠡測海。
  太歲在甲曰閼逢。甲乃天干第一位,五行屬木,方位居東。甲其實是草木初生時所帶的種皮,引申而爲開始。閼,音遏、押。阻塞、遮蓋、擁遏謂之閼;逢通蓬字。閼逢者,言萬物鋒芒欲出,但擁遏未通,仍然受到壓抑。
  太歲在乙曰旃蒙。《說文》謂“乙,象春艸木冕曲而出,侌氣尙彊,其出乙乙也。”從字形看,乙是屈曲抽軋而出。旃象徵一塊厚皮裘,蒙蓋着方生未生的草木,萬物將委曲地破土而出也。
  太歲在丙日柔兆,柔字從木,木之可曲可直者謂之柔,柔軟、柔嫩也;兆即開始和顯現。丙,五行屬火,火者光明。在陽光和煦下,一切開始顯現其柔嫩生機。《一切經義》引李巡語,謂萬物皆垂枝布葉,故曰柔兆。《淮南子》:“在丙,言萬物皆生枝布葉,故曰柔兆。”
  太歲在丁曰強圉。丁字本身已是壯盛的意思;圉,通禦。《墨子》:“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強圉指強壯多力。郝懿行《義疏》引李巡云:“言萬物皆剛盛未通,故曰強圉。”強圉也作強禦。《史記·曆書》作彊梧。強、彊本相同,圉、梧粵音有別,前者音禦,後者讀吾,但在某些地區其音相近,《晚翠軒詞韻》圉列入語韻,上聲。在《集韻》裡,梧字其中一音爲偶舉切,語韻,上聲。可見《爾雅·釋天》之強圉,與《史記·曆書》之彊梧,字雖異,而音義相同。
  太歲在戊曰著雍。戊,天干第五,方位處中央,五行屬土。戊,音務,本與茂(音貿)音同。《廣韻》戊與茂、貿同音,莫候切。五代時,梁·朱溫避與曾祖茂琳諱,改戊字爲武字,後因讀戊近武音。著,作附着解,雍同雝,是和諧的意思。戊既處於中央,附於其周圍者,皆顯現和諧之象。《淮南子·天文》作著雝,言位在中央,萬物繁養四方。又《詩經·小雅》:“吉日維戊。”天干奇數爲剛日,偶數爲柔日,剛日宜外事,吉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