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燕子不來春又去
秦始皇名政,不但正月要改音“征”,忌諱更不止此。《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文字上避寫正月而作“端月”。蓋端者正也。《孔子家語·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端者,始也。一年之始是正月初一,是日也稱“端日”。
端月有端日,今年乃寅年,因而想起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正是今年正月初九凌晨四時。這是干支紀年月日時的方法,時至今日,除占卜星相者外,相信考古家還用得着。
或謂人日是初七,爲何初九稱寅日?俗云“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此人也是平民百姓,彼寅也是官人。粤音人寅不分,北音人寅各異。
蓋陽律第二爲太簇,位於寅,在正月,故正月之別名爲寅月。太簇也作泰簇、太簇、大簇。《史記·律書》:“泰簇者,言萬物之簇生也。”太亦大也,簇者湊也,萬物始大湊地而出。故《呂氏春秋》:“太簇之月,陽氣始生,草木繁動。”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是《離騷》的句子。“攝提”是十紀之一,於此不贅。孟,始也。貞,于,於也。正是爲陬。正月的別名可以用單一“陬”字,也可作“孟陬”,陬音鄒,原指角落、阪隅、山脚。乃春秋之魯邑,是孔子的故鄕,今之曲阜。可寫作鄹,與鄒通。亦音聚,即聚居的地方。
手頭上有一本昔日坊間頗流行的冊子,其扉頁印有“眞正改良,校對無訛”的字樣,把原指十月的“陽月”和三月的“嘉月”當作正月。可知“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之非妄。《長歌行》有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或許以陽春是溫暖的春天故也。這句話是比喩爲政者惠愛下民,使人民如沐於溫暖的陽光之中;嘉者,言氣候、景色俱佳的月分。謝惠連詩云:“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嘉月者,暮春三月之別名也。
總的來說,正月的別號有:孟春、太簇、端月、首春、寅月和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