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窗看澳門



激嬲褸簷妹

  粤語把很生氣說成“好嬲”。造字者亦頗爲“抵死”。用兩男爭一女而爲嬲,酸風醋雨,爭贏也好,爭輸也好,雙方都嬲得七孔出煙。嬲,並非粤語專利品,嬲是煩擾、戲耍。《玄應·一切經音義》說:“嬲,弄也,惱也。”
  粤語有“蟻多嬲死象”之句,意謂以蟻海戰術致大象於死。嬲旣有煩擾之義,說“嬲死象”亦未嘗不可。不過這句話的原意並非把象煩擾,而是螞蟻遍佈象身上,把象覆蓋了。因爲覆蓋而聯想到“褸”字。褸本指衣襟,或曰裳際,即衣襟之開口處,形似破裂,稱爲褸裂,引申爲衣被醜弊,衣衫襤褸。粤語指大衣外套爲褸,如雨褸、風褸、晨褸。褸是名詞,轉化爲動詞是披上去和覆蓋的意思。嬲死象應是褸死象。嬲褸用粤語唸來,似同實異。嬲是有鼻音,而褸是沒有鼻音的。
  廣東才子倫文敘,據說是一名神童,髻齔之年已能吟詠,甚得里人所喜。一日放學途中遇到七個姊兒要他吟詩,否則不放他走。他有意把她們戲弄,隨口便說:“先生放學我回歸,褸簷大姊要我把詩題。三個姑娘姣婆相,四個姑娘鐵嘴雞。”姊兒們告到冬烘先生去,老師責問倫文敘說了些甚麼?倫文敘把詩文稍作改動:“先生放學我回歸,褸簷大姊要我把詩題。三個姑娘奶奶相,四個姑娘狀元妻。”
  昔日鄕村閭里指少女爲“褸簷妹”。蓋未婚少女額前垂髮作劉海式,神話故事劉海戲金蟾的劉海前額齊眉垂髮,活像屋前的簷篷,把這“簷篷”褸(覆蓋)在額前,故曰“褸簷”。簷,音禪或炎,口語唸作“任”。女子出嫁了,或於神前許諾一生不嫁而爲“自梳女”者,額前的劉海式褸簷於是隨長髮梳向後腦。自此以後,爲人婦者或自梳女的劉海不見了,褸簷妹之稱“拜拜”,改而稱“大嬸”、“大嫂”;自梳女則被稱爲“大姑”。對陌生的婦女,不知她有否嫁人,爲免尶尬,一般避免稱嬸、嫂,叫一聲“大姑”保證“冇撞板”。時至今日,褸簷妹沒有了,代之的是“靚妹仔”。
  甚麼都變了,稱謂也不例外,變幻原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