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氹氹轉
前文《愛情的誓章》談到“氹人喜歡”的氹字是“餤”字之訛,餤字也有多種寫法、啖、噉、啗、嚪都是同音義的異體字。用口“啖”,用食物“餤”或其他方法,各師各法,各廟各菩薩,悉隨尊便,但切勿餤落漚肥的屎氹。
氹字在港澳地區好像是多功能的,“團團轉”要口語化,寫不出這個字,於是把氹字借來,“氹氹轉”轉入電視,轉入報紙,很快轉入了每個家庭。二三十年代未有電視。報紙,只是有墨汁之人的專利品,庶人安得共之?商品的宣傳,特別是藥物,張貼海報(街招)成爲一種重要的宣傳方法,各藥廠僱用專人到各鄕村市鎭寫灰水大字,張貼街招,顯眼的大圍牆、祠堂四周、村邊休憩涼亭、公共廁所是貼街招必爭的有利位置,甲剛貼了,乙又蓋上去,不足半小時,丙又把它遮住,同行如敵國,表現得更白熱化。此時有人獨創一格,只把對方的街招遮去一兩個字,更覺精彩。幾日間,××發冷、○○久咳、□□胃痛,總之花柳、白濁,百病叢出,鋪天蓋地,到處可見,皆因遮蓋了“丸”、“散”、“藥水”等字。這班貼街招的老兄,你追來遮,我走去蓋,互相追趕,用“氹氹轉”這句口語去形容,十分貼切。
童謠也有唱:“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丸。阿媽叫我睇龍船……。”廣告佬的“氹氹轉”緊張刺激,小孩子的“氹氹轉”溫馨。溫庭筠也有“相隨追逐”之作,且看他的《拂舞詞》:“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二十三年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下有狂蛟鋸爲尾,裂帆截櫂磨霜齒。神椎鑿石塞神潭,白馬赤塵起。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吳都賦》說:“鷹瞵鶚視,
翋
”,言壯勇之士,相隨衆多,前征後逐。
,駝含切,
韻,正是相隨追逐的意思,“
轉”,走來走去兜圈子之謂也。
轉,菊花園,是孩子的玩意,爛泥潭中
跤,用“氹氹轉”去形容,相信是恰當的,
因爲地點是泥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