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月是外國的圓
文旦,柚的別名,產福建漳州長泰縣,相傳由文姓小旦所栽種,因而得名。閩中稱爲泡子,粤謂之碌柚,簡稱“碌”。碌原指玉石,其中一義是車輪轉動的聲音,引申爲滾圓的東西,用於動詞作跌倒解,因此跌跌撞撞,東歪西倒,粤俚謂之“一仆一碌”,中風暈厥倒地,說是“碌低”。
童年在鄕間,中秋送禮到伯父家,把月餅順手擱於廳中的匟床上,柚子則置諸地下。伯父登時面有慍色,伯娘急忙將禮品移走,另放於八仙桌上。後來我才知道當時伯父之所以不悅,原因是:“有幾個餅(諧音病)在床”,還有幾個“碌”在地。三姑六婆話齋:“大吉利是”。
柚一名(音尤),《本草綱目》李時珍謂“柚色油然,其狀如卣,故名。”卣音有,是古之酒瓶。《廣雅》也稱柚爲“鐳柚”,鐳也是瓶壺之屬。油取其色,卣取其狀,油、卣與柚音近,名之曰柚不無道理。柚中色黃而小的叫“蜜筩”,大的稱“朱欒”,最大的爲香欒,是取團欒之象。據《植物名實圖考》謂柚多產南方,以紅囊者爲佳。廣州人稱之爲“胭脂脚”,鄕間所指的“絲線脚”,都是一樣東西。越南人啖柚,用搗碎紅辣椒,和以幼鹽蘸食,別是一番風味。此外,皮黃肉白,大如盂,味若蜜的,那是歲末春初所嘗的沙田柚。詩人范成大說,廣南臭柚大如瓜,其皮甚厚。柚並不臭,范謂其臭,想是受《桂海志》之貶詞所惑。
柚,樹碧皮綠,人稱之爲“綠柚”,綠、碌音近,訛而爲碌;柚如鐳如卣,俱屬滾圓之物,以“碌”稱之,亦頗恰當。“碌柚”此之謂歟?
柚大如瓜,狀圓,范詩更謂臭柚,粤俚遂以“碌柚”喩爲屁股。中秋意貴團圓,柚有團欒之象,用以中秋應節,順理成章,因而輾轉相喩,“八月十五”間接成爲屁股的代名詞。
高處有人“爆呔”,下面的人仰面吟哦,詩曰:“舉頭望明月”,亦莊亦諧。於歐西各地觀看選美,千嬌百媚的佳麗,坦胸露臂出場,“睇肉家”一致推崇“月”是外國的圓。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