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窗看澳門



靑取之於藍

  兒時的一課書:“寒假滿,春光來。努力讀書從今起,大好光陰不再來。”對我來說,今天豈止是“假滿”,簡直是歲月之將完。掀起日曆,九月了,暑假滿了,又是孫兒們努力讀書的時刻。寒來暑往,幾許學生從校園走出社會,幾許弟子背着書包進校園。
  十多年前,本澳的一位敎育界前輩梁寒淡先生說,學生年年升班,而他卻年年留級。梁君是一位資深敎師,也是話劇的愛好者,爲人風趣健談。他這句幽默之言,平凡中顯出深邃。《魏書》:“靑成藍,藍謝靑,師何常,在明經。”老師向學生求敎謂之“藍謝青”。按梁老師的說法,生升師留,“藍謝靑”實不足爲奇。《荀子·勸學》一開頭就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靑取之於藍,而靑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藍是一種草本植物,葉可製染料,俗名靛青。荀子的話是說靑色從藍草提煉出來,但比藍草的色澤更青。以此比喩學生勝過老師。
  長江後浪推前浪,理所當然。最怕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是題外話。比題外話更題外的是一則趣事:梁老師的一位兄長梁寒操,政界聞人也,他和簡又文同以詩文見重於世,兩位才子經常互謔爲對。一日,梁以嵌名聯嘲簡又文:
  簡直一元大武,又充無賴斯文。
  “以大武搖其本,以廣文安其嗣。”是指強盛的軍力。《禮記》乃解作牛。簡還以顏色,奮筆回贈:
  寒酸有素,操行無常。
  並書上款:“君子梁先生淸賞。”“君子梁”三字可圈可點。當然,這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文人遊戲。但願莘莘學子,他日旣成大武,舉止亦斯文;寒窗苦讀,操守堅貞。
  紅、黃表過,這篇是說“藍”,湊足三元色,能在《次文化齋》中幻化出五顏六色。“五顏六色”也者,旣有褒義,亦有貶義。褒貶由人,區區將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