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孟蘭節”
農曆七月,序屬初秋,空中節目和“公仔箱”不只一次以“孟蘭節”作爲應景話題,噴過一些“口水”。孟蘭是甚麼?梁元帝《纂要·謝惠連詩》:“悽悽乘蘭秋,言踐千里舟。”蘭秋是指農曆七月。七月又是秋之第一個月,故又曰孟秋。孟蘭是否孟蘭秋之意,未知有也。
《東京夢華錄》:“又以竹竿斫成三脚,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只是說對一半。的確,在舊俗中是這樣的。又說“七月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纔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但“盂蘭盆”並不是盆,誤作孟蘭也好,誤以盂蘭爲器皿之盆也好,都不足爲怪,蓋盂蘭不是漢語,它是從梵文Ullambana音譯過來的。“盂蘭盆”佛家語也,意指倒懸,比喩死者之苦,有如倒懸。當年釋迦牟尼弟子摩訶目犍連,其母死後墮入餓鬼道中,摩訶目犍連以“盂蘭盆”之力救母,使免於受餓鬼之苦。“盂蘭盆”是佛家弟子救度亡魂的法會,也稱“盂蘭勝會”。
泰、柬、緬等國家,篤信佛敎,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必出家剃度爲僧,久暫不一。《盂蘭盆經》載:“是佛弟子修孝順者……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是故該處僧侶遍及全國。
一場戰火屠城的浩劫,使柬埔寨血流漂杵,是佛祖所始料不及的。有虎口餘生的難友,逃亡異國,丙子之夏自加到訪,談及經過,猶有餘悸。臨別索句,以《江神子》贈之。詞曰:
山河無處不煙烽,火熊熊,意仲仲。遍野屍橫,靜夜聽哀鴻。望斷湄河雲蔽日,天血雨,地腥風。餘生漂泊各西東,喜相逢,太匆匆。悔敎當年高唱滿江紅。此去不知何日聚,人已遠,仰蒼穹。
對於音律,我是“扮代表”的一族,一位在加國的朋友給我七個字的評語:“話到桑滄句便工。”工則過譽了,話到桑滄卻是眞。七月,在柬國而言,應設一個節日——遇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