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雨夜雀聲喧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濶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流連於歌樓舞榭的浪漫歡樂,是亡國前夕的和平時期;中年顛沛流離,常在客舟中過着漂泊的生涯,是在兵燹憂患的亡國亂世;而今寄寓於僧舍禪院,當是亡國以後的事。作者哀嘆“人又老,錢又冇”之餘,除了“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之外,還可以做些甚麼呢?蔣捷以一闋《虞美人》,藉“聽雨”爲題,道盡人生每個階段的心路歷程。
生活在港澳地區的人,近半個世紀以來過着寧謐的日子,沒有兵荒馬亂,沒有天災人禍,可算是幸福的一群,他們“聽雨”又如何?今年七月,雨量特別多,雨勢特別大,一如楊朝英《梧葉兒》所說:“檐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滴得人心碎,刮得人夢怎成?”鄰舍二叔婆說,天雨幾日不出門,“響屋企捕住枱麻雀”。
“響屋企捕住枱麻雀”八個字,是地道的廣東方言,毋須解釋,使用粤語的人一聽便明,但照字義去理解,卻是不知所云。
“響”應該是“向”字,鄕、響、向。將去聲唸作上聲,則“向”而讀“響”。是“在”的意思。宋祁:“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蘇軾:“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無論“且向”或“長向”都有“在”的意思。
“屋企”是“屋圻”之訛音。屋作家解。圻音其,是界限的意思,引申爲“範圍”,屋的範圍那就是家中。
“捕”應爲“菢”,禽鳥伏(孵)卵曰菢竇。韓愈詩《薦士》:“上言媿無路,日夜惟心禱,鶴翎不天生,變化在啄菢。”談話中說“孵住枱麻雀”,總不似說“菢住”那麼自然和傳神。但,如果說“捕”,則其義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