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窗看澳門



無釐頭是甚麼

  說過“分”,也談“釐”。長度、重量、容量以至貨幣利率都常用釐。此外,釐還有整頓、治理、賜予等多元解釋。春節期間常見“恭賀春釐”的賀詞,這裡則不讀“梨”而是音“希”,本字作禧,假借用耳。祈福祭祀的肉叫禧,引申而爲福祉吉祥。春釐亦即春禧。
  近年掀起一股風氣:問非所答,答非所問;問了等於沒問,答了等於不答,牛頭不對馬嘴,語無倫次。追源溯始,濫觴於電影電視,繼而蔓延至四面八方。這一派,無以名狀,稱之曰“無釐頭”。然則此釐與彼釐能扯上關係嗎?
  話說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假造命令殺死太子扶蘇,立胡亥爲二世皇帝。不久趙高又殺李斯圖謀篡位,爲恐群臣不從,於是進行一次“臣意測驗”,將一頭鹿帶到殿前,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好馬。二世笑說:“你錯了,何以指鹿爲馬?”旋又問在座衆大臣,這是鹿還是馬?群臣中一些人默不作聲,一些懾於趙高的淫威,附和他說是馬,至於講眞話的,結果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周書·文帝紀》:“而歡(趙高)威福自己,生是亂階,緝構南箕,指鹿爲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說的是趙高陰謀篡位的事。《晦軒詩娛》講得更明白:“歡(高)矯詔,獻鹿試其謀。二世殿前誇駿馬,牦釐搖曳說鹿頭,換日把天偷。”牦(讀毛),氂(音梨)。牦氂是犛牛尾,後泛指長毛的獸尾。《淮南子》:“執而不釋,馬氂截玉”,指的是馬尾。
  馬尾、鹿頭是兩件不同的東西,好事的廣東先生更在這兩樣東西之後,接上一件“器官”,吾不欲聽之矣。“牦氂頭”能否和“無釐頭”劃上等號?於此就敎於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