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



評台“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

  台灣當局近日在兩岸關係上,作了一場欲蓋彌彰的政治表白。
  事情始於台灣“經濟部長”江丙坤在西雅圖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之後,他向記者宣佈,“在統一條件未成熟前,政府將以務實的態度採取以一個中國爲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又説“‘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歷史、地理或文化含義一個中國下,互不隸屬的兩個主權國家。”
  如此不加任何掩飾,直接宣示“兩個中國”的政策,在台灣官方的正式表態中,是最爲露骨的一次。以往的表述,所謂“一國兩府”、“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雖亦暗含“兩個中國”的意圖,但懾於島内外的種種因素,有所顧忌,未敢明言,“刻意留下”“模糊空間”(《聯合報》語)。現在,終於由“兩個政治實體”的提法演變爲“兩個中國”,終於説出了台灣當局已經想説多時而未敢説的話。
  在江丙坤的談話發表後,台灣高層官員急急忙忙公開“澄清”,説江丙坤的講話“並不表示我們‘一個中國’的政策有改變”。台灣“外交部”亦發表聲明,宣稱“台灣從未改變追求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
  “總統府”發言人戴瑞明甚至説,“經建會主委”蕭萬長赴西雅圖前,向李登輝匯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種種活動和準備發表的演説時,“並没有提到江丙坤所説的這番話”,似乎暗示只是江丙坤個人即興之言,錯對全由他個人負責。
  這樣的解釋,前後不一,漏洞百出,如同一場政治把戲,能説服誰?没有台灣最高決策人的首肯,官銜不過是“經濟部長”的江丙坤,有資格和膽量説出如此極富爭議性的決策嗎?所謂“從未改變追求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不過是敷衍性質的自辯,究竟“堅定”何在?江丙坤的談話要害是“兩個中國”,意思毫不含糊,也就是主張兩岸分裂,變相“台獨”。台灣官方的聲明爲何刻意迴避其内涵,不加非議,而把它僅僅説成是針對中共在西雅圖的言論而發表的呢?
  江丙坤談話的真正意圖,是要向島内外和盤托出台灣當局要在國際範圍内推行“兩個中國”的主張,强化這方面的氣氛和立場,把“一個中國”抽象化,模糊化。而西雅圖這次開亞太地區性會議,國際人士雲集,台灣認爲是個適當的場合,便由江丙坤走到前台宣示其幕後決策人的政治主張。所謂原來“政策不變”,只是障眼法而已。
  “兩個中國”的政策,阻撓兩岸交流,破壞和平統一,鼓勵“台獨”,爲中共和一切愛國之士所强烈反對。江丙坤的言論發表後,將“台獨”列入黨綱的台灣民進黨在“立法院”的黨團立即發表聲明,給予肯定。國民黨内的非主流派則表示不滿,指江丙坤“超越‘國統綱領’範圍”。島内民間輿論亦群起質疑。預料已爆發“統、獨”之爭的台灣政局,將因“兩個中國”的談話而更爲動盪與複雜,顯示其破壞性作用已引起了嚴重的惡果。説國民黨此舉是在玩火,並非危言聳聽。
  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