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小街風情

  廣州市鹽運西街是一條靠近鬧市的小街,長度大約不足三百米,寬度可行兩部汽車,連接三條小巷,是一個比較幽靜的住宅區。我住在臨街的一層樓宇裏。不知不覺已歷一個世紀的四分之一,整潔的街道留下我不少脚印。
  剛搬進來沒幾天,一位當官的老朋友來看我,讚賞說:“你住在這裏很好,靠近老百姓。”我本來就是老百姓,無所謂靠近不靠近。我欣賞它的好處却是鬧中帶靜,四通八達,到哪兒去都有公共汽車可通。
  租住的房間也還過得去,是華僑房子,實用面積六十多平方米,三個小卧室,一間客廳,一個走道式的小飯廳,還有獨立的廚房、浴室和坐厠。房子狹小而陳舊,但我們一家五口,還可樂業安居,和左鄰右里和諧相處。
  頭五年,住得安靜而愉快。淸晨,一些年輕小伙子在街上打羽毛球,洋溢着輕快的笑聲。黃昏,小孩們在街道上比賽小足球,發出熱烈的高叫。這些聲音,給人帶來快感。我在寫作之餘,很喜歡欣賞他們的玩樂。


  廣州農貿市塲


  可是一聲驚雷,把街上的孩子轟走了。“砸爛狗頭”的瘋狂標語,糊滿了街上的牆壁。我和一些鄰居的門前,也給侮辱人格的標語塗汚。我被鄰居們護衛着,有人憤憤不平的對我說:“我替你把標語撕掉!”我阻止。又有人對我說:“誰要抓你,你就躱到我家裏來。”在混亂恐怖的“文攻武衛”中,全體街坊鄰里自發地集合起來,把街道的幾個通道封住,每戶派人値班放哨,沒有證明不許進入,晚上也派人放哨,我也參加放哨;這裏,不管黨內黨外,“造反派”或“走資派”,大家和衷共濟地保住了安寧。這時,我想到老朋友說過的話:“你住在這裏很好,靠近老百姓。”這確是意想不到的好處,人們之間的患難相扶是最大的好處。在歷史上,廣州居民有過不少防亂的經歷,這就是經驗。
  “四人幫”被埋葬了後,淸除垃圾,街道又回復了寧靜。
  隨之而來的是開放、改革的巨大呼聲,像山洪暴發一樣,震撼了古老的大地,震撼了瘡痍滿目的鄕村城鎭,鹽運西街的寧靜也被震破了。收錄機放出的粤語流行曲、電視機傳出的歡聲笑語、收音機播出商業一台的新聞報導,代替了往日孩子們比賽小足球的歡叫。
  接着出現了自由市場。整條小街都擺滿了小攤檔,豬肉、牛肉、魚肉、雞、鵝、鴨、瓜果、蔬菜、蛋品、鹹雜,豐富的物品和多彩的色澤,吸引着就近的家庭主婦和周圍的居民。附近有幾個頗有規模的肉菜市場,如禺山市場、惠福市場,日漸失去了熱力,鹽運西街却是鬧哄哄的,叫賣聲、議價聲、談笑聲、低嚷高叫聲,不絕於耳,擾亂了街道居民的安寧。
  我的樓下就是鬧哄哄的市場。好在鬧成一股不刺耳的聲浪,聽不到誰在講話,誰在尖叫,只有一片時高時低的噏噏響,從早上七時到十二時,下午三時到六時,餘外是寂然無聲,不大妨礙我寫作和閱讀。還有點好處,買菜方便,什麼時候來了客人,都能買到燒鵝、燒豬肉或鹽焗雞來接待,而且還能吃上新鮮的便宜的魚和菜,例如鮮活鯇魚早上每斤售價二元,下午六時後一元三、四角就能買到,放在冰箱裏,第二天一樣新鮮。蔬菜也一樣。
  下雨天,小街上呈現了一幅彩色的奇景。嫣紅的、淺綠的、淡素的、深藍的、烏黑的、灑花的、間條的,各種顏色、各種款樣的折骨雨傘,像一條彩龍一樣,緩緩地蠕動。色彩一年比一年鮮艷。閒暇時憑窗眺望,有一種喜悅感,雨傘的色澤,彷彿反映了時代的發展,生活的日新月異。我喜愛雨中的街景。
  兩年多以前,任仲夷書記曾來探望我,看了周圍的環境,有感而發:“看來作家住得並不好。”我習慣於隨遇而安,也沒忘懷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對領導的關懷,內心感激。隨後,我領着任仲夷到樓下察看市場。他對市場的豐富物資似乎感到興趣,而對菜攤上新鮮茁壯的豆芽,却發出疑問:“這些豆芽是不是用尿素培育的?”我回答不知道。新近興起的自由市場,那時還顯得混亂,個體戶作僞、短秤、亂抬價的事時有發生,這些事老任不會不知道。他察看一會就走了。
  幾年來,這市場的物價時漲時落,總的趨勢是穩中有降。去年底作了整頓,改善了隨處擺賣的混亂局面,把攤檔固定了大小位置,排列於街道中心的兩旁,頂上蓋搭着紅、藍、綠、白的塑料硬篷,遮雨遮陽,整齊美觀,入口處寫上“文明經商禮貌待客”的大字,出現一種嶄新氣象。它的旁邊,有一間裝飾華美、有空調設備的友誼商店,還有綜合商場。
  現在,全部攤檔井井有條,大致數字是:蔬菜七十檔、副雜食品四十檔、鮮活水產二十檔、鮮豬牛肉二十檔、鮮光雞光鴨十檔、熟肉五檔、燒鵝四檔,明碼實價,也不短秤。當然價錢時有變動,如中秋節後的活鯇魚,每五百克一元八角,鮮牛肉二元半,鮮豬上肉二元六角,全瘦豬肉三元八角,光白雞二元八角,燒鵝五元,燒鴨四元半。蔬菜品種繁多,較大宗的白菜每五百克二角上下。反季節的生菜約四角。幾年來的生活指數在穩定中稍微偏高。從鹽運西街的市場風貌中,看到了廣州市民的生活特色。
  和鹽運西街相連的西湖路,是一個燈光市場,擁有近五百個售賣衣服的攤檔。每當夜幕降臨,鹽運西街市聲靜止,西湖路上近五百支亮晶晶的光管又照耀着擁擠的人羣。燈影笑語,人聲喧騰,織成一幅活躍歡快、風情獨特的圖畫。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人也覺着年輕。
  廣州,是一個充滿靑春活力的城市,開放與改革的歌聲給它帶來新的生命。
  1986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