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主教與傳教士(下)



四 京粵間教士的信物往來

1183 署澳門同知許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嗎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1792·2·21)



署軍民府許,諭澳門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南海縣申稱: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七日,奉布政使司劄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奉署理兩廣總督印務巡撫廣東部院郭案驗: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和咨移,剳司付縣,即將發來書信一封面開,內書:煩交澳門小三巴堂馬老爺開拆,十月初十日京都封發。即日備文專差妥役,將前項書信賫送澳門同知,轉給澳門小三巴堂交嗎收領。取具該縣及澳門同知轉給日期,幷領狀各一樣三本申繳,以憑轉詳咨覆。等因。計發洋信一封到縣。
  奉此,理合耑差賫送憲臺查收轉給,幷懇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一併飭發下縣,以便申繳。等由。幷繳洋信一封到府。據此,合就諭發。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一封轉給小三巴堂嗎收領,取具該洋人領狀各一樣八紙,星飛稟繳本署府,以憑轉發申繳。毋得稍遲,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廿九日諭
  (1380/C0604-088/Cx.01,R.02/0199)
  

1184 澳門同知韋協中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嗎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三日,1792·5·3)



軍民府韋,諭澳門夷目唩嚟哆知悉:
  據南海縣申稱:蒙布政使司許憲牌:奉署理兩廣總督部院郭憲牌: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和咨移,行司仰縣,即將發來洋信四封,內一封面開:內信煩駕順帶至廣東省澳門,交小三巴堂馬老爺收拆,于五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自京都封寄。又一封面開:此字煩順帶至廣東省澳門小三巴堂馬老爺開拆,于本年十一月初五日自京都封寄。又一封面開:內書煩帶至澳門小三巴堂交馬老爺開拆,十一月初七日封發。又一封面開:煩帶至澳門交若瑟堂馬老爺收。護封各字樣,遵照查收。一面耑差妥役賫送澳門同知,轉給澳門小三巴堂若瑟堂嗎收領,取具該縣及澳門同知轉給日期幷領狀各一樣三紙申繳,以憑詳請咨覆。等因。計發洋信四封到縣。奉h此,理合耑差賫赴憲臺查收,轉給嗎收領,仍懇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一併飭發下縣,以便申繳。等情。幷繳洋信四封到府。
  據此,合行諭發。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四封轉給小三巴堂若瑟堂嗎收領,取具該洋人領狀各一樣八紙,星飛稟繳本府,以憑轉發申繳。該夷目毋得稍遲,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三日諭
  (1415/C0604-132/Cx.01,R.02/0229)

1185 澳門同知韋協中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嗎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七年閏四月二十八日,1792·6·17)



軍民府韋,諭澳門夷目唩嚟哆等知悉:
  現據南海縣申稱:乾隆五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奉布政使司許憲牌:乾隆五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奉署理兩廣總督印務巡撫廣東部院郭憲牌:乾隆五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和咨移,行司仰縣,即將發來洋信二封,耑差賫送憲臺查收,轉給嗎收領,仍懇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一併飭發下縣,以便申繳。等由。幷繳洋信二封到府。
  據此,合行諭發。諭到該夷目等,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二封轉給澳門小三巴堂嗎收領,取具該洋人領狀各一樣八紙,星飛稟繳本府,以憑轉發。毋得稍遲,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乾隆五十七年閏四月廿八日諭。
  (1407/C0604-115/Cx.01,R.02/0221)

1186 澳門同知韋協中為查報劉思永等跟役龔德賢等赴澳買辦什物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1792·10·9)



軍民府韋,諭澳門夷目唩嚟哆知悉:
  本年八月二十三日,奉藩憲轉奉署理兩廣總督印務巡撫廣東部院郭憲牌: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伯和咨開:南堂西洋人劉思永、北堂西洋人羅廣祥,派令跟役龔德賢、王動之前往澳門買辦什物。相應移咨該督,俟該役龔德賢、王動之到省之日,嚴飭該役速速辦買完竣,無庸守候,便員伴送,即令赴京。以免在彼逗遛勾結,以及滋生事端。等因。行司轉飭遵照在案。迄今兩月,該役龔德賢等曾否到澳,未據具報,合就飭查。備牌仰司,轉行本分府。
  奉此,合行諭查。諭到該夷目,立即查明該役龔德賢等曾否到澳,及起程赴京各日期,一幷稟覆本府察核,以憑轉報。事關緊要,該夷目毋得刻遲未便。火速。特諭。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廿四日諭
  (1402/C0604-110/Cx.01,R.02/0216)

1187 署香山縣丞朱鳴和為查報欽天監西洋跟役龔德賢等赴澳買辦什物事行理事官牌(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二日,1793·9·6)



調署香山分縣事三水縣分縣加三級紀錄三次朱,爲移咨事: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奉軍民府憲牌: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十六日,准廣州府關: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初八日,奉布政使司許憲牌: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初三日,奉署理兩廣總督印務巡撫廣東部院郭憲牌: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三日,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伯和咨開:前經本閣奉諭旨:嗣後在京西洋人往來書信,俱□〔送〕官爲寄往,交與該督轉交澳門西洋人。該國如有來信,亦着寄交管理四堂事務大臣,轉交在京西洋人,切不得私行往返寄信,致啓私相勾引之弊。欽此。據南堂西洋人索德超等稟稱:伊等在京所有應用什物短少,呈請派令跟役龔德賢、趙功純前往澳門買辦什物,俟買畢即行回京,請給執照,以憑前往。等因。相應移咨貴督,俟該役龔德賢、趙功純到省之日,嚴飭該役速速買辦完竣,無庸耽延。遇有便員伴送,即令赴京,以免其在彼逗遛勾結,以及滋生事端可也。等因。到本署部院。
  准此,擬合就行備牌仰司行府,轉移分府,牌行到分縣,照依事理,即便轉飭澳門夷目,立將該役龔德賢、趙功純何日到澳,所買何項物件,于何日起程回省?逐一查明稟報,以憑核轉。速速。等因。
  奉此,合行飭查。爲此,牌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龔德賢、趙功純到澳日期先行稟報,併將該跟役等所買何項物件,于何日起程回省?逐一分晰具稟本分縣,以憑轉覆通報,如尙未到澳,亦先稟知,以憑查核。毋違。速速。須牌。
  右牌仰夷目唩嚟哆准此。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二日,分縣行:限、日繳。
  (0998/C0606-062/Cx.01,R.04/0533)

1188 署香山縣丞朱鳴和為查報欽天監西洋跟役龔德賢等赴澳買辦什物事再行理事官牌(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1793·9·16)



調署香山分縣事三水縣分縣加三級紀錄三次朱,爲移咨事:
  本年八月十二日,奉軍民府信牌,內開: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據南海縣申稱: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十六日,奉本府信牌: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初八日,奉布政使司許憲牌: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初三日,奉署理兩廣總督印務巡撫廣東部院郭憲牌: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三十日,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伯和咨移,行司到府仰縣,即便遵照,俟該役龔德賢、趙功純到省之日,嚴飭作速赴澳,買辦完竣,即令回京,毋庸耽延。遇有便員伴送,取具起程赴京日期,詳報藩憲,聽候轉詳請咨,併報本府查考。等因。
  奉此,遵經飭差探聽去後。兹據差役稟稱:龔德賢等係于八月初九日在省起程,赴澳買辦物件。等情。據此,合就派撥妥役護送,前赴憲轅,飭令下澳置買什物,俟其買辦完竣,即令上省。等情。據此,查西洋跟役龔德賢等先奉文行,業經飭查照,將該役到澳及起程赴省各日期具報去後。兹據南海縣差役陳倉等護送龔德賢等前來,業經飭令下澳置買什物外,合就檄行。備牌到廳,照依先今事理,即便轉飭夷目,將西洋跟役龔德賢、趙功純到澳及起程赴省日期先行稟覆,以憑派撥妥役護送上省。均毋遲延。等因。
  奉此,合行飭遵。爲此,牌仰該夷目,照依先今事理,即便遵照,將西洋跟役龔德賢、趙功純到澳日期先行稟覆本分縣,以憑轉報,俟其買辦什物完竣,幷將起程赴省日期先行稟報軍民府憲曁本分縣,以憑派撥妥役護送上省。均毋遲延。速速。須牌。
  右牌仰夷目唩嚟哆准此。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分縣行:限、日繳。
  (0997/C0606-061/Cx.01,R.04/不詳)
  

1189 署澳門同知吳為將京寄洋信轉發法國人德金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十八日,1794·3·19)



署軍民府吳,諭澳門夷目唩嚟哆知悉:
  本年二月十七日,據南海縣申稱: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奉布政使司許憲剳:乾隆五十九年正月□□□□〔日〕,□〔奉〕總督兩廣部堂覺羅長案驗:乾隆□□〔五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大學士伯和咨移,行司仰縣,即將發來洋信一封,查照封面塡寫:寄至澳門馬老爺收拆。等因。奉此,理合耑差賫送憲臺查收,轉給若瑟堂馬姓收領。仍懇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一併飭發下縣,俾得轉繳。等情。幷洋信一封到府。
  據此,合行諭飭。諭到該夷目,即將發來洋信一封查收,轉給暫理西洋信拂郎濟亞國人德金收領,取具領狀一樣八紙繳赴本署府,以憑轉發南海縣申繳,毋得刻遲。特諭。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十八日諭
  (0967/C0606-031/Cx.01,R.04/0566)

1190 署澳門同知吳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等處教士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三月二十五日,1801·5·1)



署澳門軍民府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嘉慶六年三月二十五日,據南海縣申稱:本年三月十六日,奉布政使司常憲牌:仰縣即將發回洋信四封差賫澳門同知,轉給收領,取具領狀、收領日期申繳赴司,以便詳請存案。等因。計發洋信四封到縣。奉此,理合耑差賫赴查收,內三封轉給澳門小三巴堂馬老爺收領,一封給澳門羅瑪當家馬老爺收領,仍懇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本,飭發下縣,以便申繳。等由。幷繳洋信四封到府。
  據此,合就諭發。諭到該夷目等,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四封,內三封轉給小三巴堂馬老爺收領,一封給羅瑪當家馬老爺收領,取具領狀及收到日期各一樣八本,星飛稟繳本署府,以憑轉發。毋得稍遲,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嘉慶六年三月廿五日諭
  (0914/C0607-123/Cx.02,R.05/0708)

1191 署澳門同知吳為查究寄京洋信違礙字句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六月初九日,1801·7·19)



署澳門軍民府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嘉慶六年六月初八日,據南海縣申稱:嘉慶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奉督憲札開:現據該縣造繳譯出澳門夷人寄京洋信冊到本部堂。據此,查冊開各信,內如“天主注定與爾”,又“天子又不庇我”及“稱他爲帝”等語,均屬礙目。又開叙外國打仗之事,亦不便代爲寄京。合就札飭,備札仰縣,立將冊內簽出各語轉飭澳門夷目,詢明因何用此違礙字句,幷開叙外國打仗之事,逐一跟究明白,據實稟覆察核。如有違礙,即行扣留,毋許轉寄。等因。計發冊一本到縣。
  奉此,合將原寄洋信幷譯出冊籍具文申繳察核,查照札飭事理,轉飭澳門夷目,詢明跟究,據實稟覆督憲,仍懇將稟覆緣由及洋信違礙字句扣留,飭知下縣,以便辦理。等由。併繳洋信二封、譯出冊一本,到本分府。
  據此,合就諭飭。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回洋信二封、譯出冊一本,查照冊內簽出各語作速詢明,因何用此違礙字句,幷開叙外國打仗之事,逐一跟究明白,據實稟覆。如有違礙,即行扣留,毋許轉寄,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計發回洋信二封、譯出冊一本。
  嘉慶六年六月九日諭
  (0920/C0607-129/Cx.02,R.05/0714)
  

1192 署澳門同知吳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教士事下理事官諭(嘉慶七年三月十八日,1802·4·19)



署軍民府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南海縣申稱:奉廣州府剳行:轉奉憲行: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准總管內務府咨開:據管理西洋四堂事務〔處〕呈:據南堂西洋人索德超呈寄廣東澳門三巴堂書信一封,相應移咨貴督轉交收領可也。計洋信一封。等因。到本閣督部堂。准此,備案仰司剳府付縣,理合耑差賫赴憲臺,轉給澳門小三巴堂馬老爺收領,取具該洋人領收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飭發下縣,以便申報,幷洋信一封。等由。到本分府。
  據此,合就諭飭遵照。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一封轉給小三巴堂馬老爺收領。仍即查照往例,出具收到日期及領狀各一樣八本,稟繳本分府,以憑發縣申送。毋得刻遲。特諭。
  嘉慶七年三月十八日諭
  (0704/C0608-037/Cx.02,R.06/0761)

1193 署澳門同知葉慧業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教士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八年九月十三日,1803·10·26)



署澳門軍民府候補府正堂葉,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南海縣申稱:奉本府憲劄:轉奉憲行:本年八月初六日,准總管內務府咨:據管理西洋四堂事務〔處〕呈:據南堂西洋人索德超、北堂西洋人南彌德等呈寄廣東澳門書信二封,相應移咨貴督轉交收領可也。計洋信二封。等因。到本部堂。准此,備案仰司剳府付縣。奉此,除天主堂洋信一封交呂宋行明諾收領外,所有寄至澳門小三巴堂洋信一封,理合耑差賢赴憲臺,轉給澳門小三巴堂畢老爺收領,取具該洋人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八〕紙,飭發下縣,以便申報,幷洋信一封。等由。到本府。
  據此,合就諭飭遵照。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一封轉給小三巴堂畢老爺收領,仍即查照往例,出具收到日期、領狀各一樣八紙,稟繳赴府,立等發縣申□〔送〕,口〔毋〕得刻遲。特諭。
  計發洋信一封。
  嘉慶八年九月十三日諭
  (0731/C0608-064/Cx.02,R.06/0800)

1194 攝理澳門同知葉慧業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畢先生事行理事官牌(嘉慶九年三月十二日,1804·4·21)



攝理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府兼管順德、香山二縣捕務水利候補府正堂加三級紀錄三次葉,爲咨行事:
  嘉慶九年三月十一日,據南海縣申稱:嘉慶九年二月二十九日,奉廣州府劄付:嘉慶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奉布政使司廣憲剳:嘉慶九年二月十九日,奉總督兩廣部堂倭案驗:嘉慶九年二月十二日,准總管內務府咨:據管理西洋四堂事務處呈稱:本處嘉慶五年十二月內,奉旨:在京西洋人等,呈寄廣東粵海書信,仍着照舊例,官爲寄往,交該督轉交收領。該國如有來信,亦着該督寄交往該管西洋四堂事務大臣轉交收領,不准私行託寄。欽此。欽遵在案。今據南堂西洋人索德超呈寄廣東□〔洋〕信一封,相應照例移咨貴督轉交收領可也。等因。到本部堂。准此,備案□□□□□〔仰司札府付〕縣,□發洋信一封到縣。奉此,理合耑差賫赴,轉給澳門小三巴堂□□□□□〔畢先生收領〕,□□□〔取具該〕洋人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各一樣七紙,飭發下縣,以便申報。等由。同洋信一封到府。
  據此,合就給發。爲此,牌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轉給小三巴堂畢先生收領。仍照舊例,出具收到洋信日期領狀八本,刻即稟繳本府,以憑轉發。均毋遲違。速速。須牌。
  計發洋信一封。
  右牌仰夷目唩嚟哆准此。
  嘉慶九年三月十二日,軍民府行:限、日繳。
  (0663/C0609-111/Cx.02,R.07/0948)

1195 香山知縣彭昭麟為嚴禁西洋人私寄信物往京事行理事官札(嘉慶十年八月二十七日,1805·10·19)



香山縣正堂彭,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奉本府轉奉藩憲,奉總督兩廣部堂那案驗:嘉慶十年閏六月二十四日,奉提督衙門咨開:刑部尙書覺羅長、協辦大學士戶部尙書步軍統領宗室祿、戶部侍郎英議奏管理西洋堂事務,公同酌議章程數條。等因。于嘉慶十年五月十五日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抄錄原奏條款一紙。等因。到本部堂。
  准此,擬合就行,照依事理,即便轉行遵照。嗣後西洋人如有寄京書信,即行□〔拆〕閱譯出,同譯出之文一併詳繳咨送,不得私行寄信送該司。仍將不准軍民私代西洋人寄信之處明白出示曉諭,俾不致誤蹈法網。仍嚴禁該國人等,不許寄往各直省信物,以杜勾結。計粘單一紙。等因。
  奉此,合就檄行,備剳仰府,照依事理,即便轉行遵照,嗣後西洋人如有寄京書信,即行拆閱譯出,同譯出之文一併詳繳咨送,不得私寄送該府。仍將不准軍民私代西洋人寄信之處,明白出示曉諭,俾不致誤蹈法網。仍嚴禁該國人等,不許寄往各直省信物,以杜勾結。計粘單一紙。等因。
  奉此,合就檄行,剳府付縣,照依事理,嗣後西洋人如有寄書信,即行拆閱譯出,同譯出之文一併詳繳咨送,毋得私行寄送。仍將不准軍民私代西洋人寄信之處,明白出示曉諭,俾不致誤蹈法網。仍嚴禁該國人等,不許寄往各直省信物,以杜勾結。毋違。等因。
  奉此,合札飭遵。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嗣後西洋人如有寄付書信,務即拆閱譯出,同譯出之文一併稟繳咨送,毋得私行寄往,誤蹈法網。仍嚴禁該國人等,不許寄往各直省信物,以杜勾結之弊。倘敢狥隱,察出一併究辦。毋違。特札。
  計粘單一紙。
  嘉慶十年八月廿七日札
  (0459/C0610-011/Cx.02,R.08/0963)

1196 署澳門同知熊為將京寄洋信轉發小三巴堂教土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日,1808·5·15)



署澳門軍民府熊,爲咨送事:
  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准南海縣文開:嘉慶十三年二月十七日,奉布政使司憲牌:仰縣即將發來洋信六封查收,轉送澳門同知,發交夷目,轉交小三巴堂雷老爺等收領,幷取具該洋人領狀及收到日期印領,轉送詳繳。等因。計移洋信六封到府。
  准此,合就諭知。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六封轉給小三巴堂雷老爺等收領,取具各該洋人領狀五紙,即日稟繳本分府,以憑轉送。毋違。速速。特諭。
  計發洋信六封。
  嘉慶十三年四月廿日諭
  (0361/C0612-102/Cx.03,R.10/l234)

1197 署澳門同知熊為飭將發回京寄洋信查明分送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08·5·21)



署軍民府熊,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該夷目稟覆:接到洋信六封,已將二封妥交,餘四封是省交別國夷人之信,不敢接受,懇遞回省。等由。到府。
  據此,查該夷目旣經收到洋信二封轉交,何以不遵照向例,取具該洋人領狀五本稟繳,以憑轉送?殊屬不合,且未收之信並非省交,係自京封寄,該夷目有管理之責,應即查明,就近分投,若遞回省城,殊多輾轉,仍屬非是,合行發回。諭到該夷目,立即遵照向例,將現收到洋信二封,刻日取具該洋人領狀五本,即日稟繳。並將發回京寄洋信四封,就近查明分送。仍即取具該洋人收領五本稟繳。毋得錯漏干咎。速速。特諭。
  計發回洋信四封。
  嘉慶十三年四月廿六日諭
  (0363/C0612-104/Cx.03,R.10/1233)

1198 署澳門同知熊為將發回洋信轉交蘇振生收領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三年七月十三日,1808·9·3)



署軍民府熊,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准南海縣文開:希將前發回洋信四封轉交夷人蘇振生收領。等因。
  准此,查洋人蘇振生已回澳門,應即轉交收領,合就諭知。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立將發來洋信四封轉給夷人蘇振生收領,代爲轉給,並取具各該夷人領狀五紙,即日稟繳本分府,以憑轉送。毋違。速速。特諭。
  計發洋信四封。
  嘉慶十三年七月十三日諭
  (0364/C0612-105/Cx.03,R.10/1236)

1199 署澳門同知熊為催蘇振生等取具收洋信領狀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l808·9·l1)



署廣州澳門軍民府熊,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案准南海縣備文申送洋信四封,交給洋人蘇振生代爲轉給收領。等因。當經將洋信四封飭發該夷目,較交蘇振生收領,並取具各該洋人領狀,限即日稟繳去後。日久未據稟繳。
  兹准南海縣專差守催前來。此案係咨覆要件,未便久延,合亟差催。諭到該夷目,立即取具洋人蘇振生及各夷人領狀一樣五本,刻日稟繳本分府,以憑移送。毋違。速速。特諭。
  嘉慶十三年七月廿一日諭
  (0366/C0612-107/Cx.03,R.10/1238)

1200 署澳門同知熊為將京寄洋信轉交蘇振生事行理事官札(嘉慶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1808·9·16)



署澳門軍民府熊,爲札飭遵照事:
  案准南海縣遞到自京寄來洋信四封,交給洋人蘇振生收領,幷取具領狀呈繳。等由。到本分府。准此,當經飭發該夷目轉給收領去後。兹據稟覆:蘇振生係經奏明,准其在粵接辦北堂鄕信土物等事之人。凡有信務事宜,即應在省辦理,斷不能自爲代收,轉將信繳還發回省城着落。等情。前來。
  隨卷查前據香山縣詳稱:本年閏五月初七日,據夷目唩嚟哆稟:查蘇振生已經搭船來澳。等語。亦經該縣詳明各憲在案。乃該夷仍將洋信繳還,稟請發回省城着落。殊屬糊混,任聽不諳番書恿慫。本應提究,除姑寬外,合札嚴飭。札到該夷目,即速遵照先今事理,立將發來洋信四封迅交蘇振生查收,幷令出具收到領狀各一樣五本,星飛繳赴本分府,以憑移送。况定例一切洋信往來,俱由夷目代爲轉給。倘此番如再推諉不將洋信轉交給領,顯係偏執挾嫌,本分府定以故違法令稟明大憲,恐該夷目不能當此重咎。勉之。愼之。毋違。須札。
  計發洋信四封。
  嘉慶十三年七月廿六日札
  (0365/C0612-106/Cx.03,R.10/1237)
  

1201 署澳門同知熊為催令蘇振生速交收到洋信領狀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三年八月初十日,1808·9·29)



署澳門海防軍民府熊,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案准南海縣遞到自京寄來洋信四封,交給洋人蘇振生收領,幷取具領狀呈繳。等由。到本分府。准此,當將洋信飭發轉給收領,乃該夷目將洋信繳還,稟請發回省城着落前來。復經本分府查明蘇振生已經在澳,于七月二十六日將洋信四封仍發轉給在案。
  迄今日久,領狀未據繳到,玩誤已極,合諭差催。諭到該夷目,立即催令洋人蘇振牛,迅將收到洋信四封領狀各一樣五本,立等交差賚繳赴府,以憑移送。毋得再延,致干未便。速速。特諭。
  嘉慶十三年八月初十日諭
  (0362/C0612-103/Cx.03,R.10/1235)
  

1202 署澳門同知吉為發譯寄京洋信算書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七年九月初六日,1812·10·10)



署澳門軍民府吉,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准前署分府楊移交,據南海縣申稱:案奉飭發小三巴堂寄京東堂李老爺洋信一封,學算書四卷。到縣。當經飭令洋商盧觀恆等拆譯去後。嗣據該商等稟稱:遵即多方訪覓通曉夷字之人。奈西洋夷人俱住澳門,向無來省,難以多覓。現將洋信一封,眼同李榮福譯出漢文一紙,其算書四卷,不敢冒昧繙譯。伏查西洋澳夷向設有諳曉天朝官語之番通事哋哩傳譯夷語。合將譯出洋信漢文一紙,及原發洋信一封,算書四卷一併稟繳,伏乞移回澳門分憲,飭令夷目就近轉飭番通事哋哩,將算書妥爲繙譯。等情。
  合再具文申繳,俯賜飭令夷目唩嚟哆,就近轉飭番通事哋哩,將書四卷妥爲譯出,列冊五本,並取具夷目並無干礙甘結五套,一併飭發,以便轉繳咨送。等因。前分府移交本分府。
  准此。查前項書卷先據該夷目稟繳寄京,業經前分府飭發南海縣查收轉呈咨送去後。兹據繳覆前來,合諭飭遵。諭到該夷目,即將發來算書四卷,飭令通事哋哩妥爲譯出漢文,列冊一樣五本,該夷目仍出具並無干礙甘結六套,一幷稟繳赴府,以憑飭發,轉請寄京。均毋有違。特諭。
  嘉慶十七年九月初六日諭
  (1293/C0604-001/Cx.01,R.02/0023)
  

1203 署澳門同知周祚熙為發回小三巴堂寄京算書事行理事官札(嘉慶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1813·7·26)



署澳門軍民府周,札夷目唩嚟哆知悉:
  嘉慶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據南海縣申稱:上年小三巴堂洋人寄京洋信一封,業已遵照譯出造冊,連原信申繳轉詳咨送。惟查算書一項,旣據多方尋覓,無人繙譯,雖據稱推演天文之用,並無干礙,究係西洋人寄京之件,若不譯出咨送,核與定例不符,似未便一併轉遞。應請飭行該夷目將算書轉給原人收領,毋庸代爲付寄,以昭愼重。等由。到本分府。
  據此,合就札知。札到該夷目,即將發來算書四卷查收,轉給該洋人收領,並取具該洋人領狀五本稟繳本分府,以憑轉送。毋違。速速。特札。
  計發算書四卷。
  嘉慶十八年六月廿九日札
  (1495/C0603-058/Cx.01,R.01/0087)

  註釋:
  ①劉注:原件年月之上用印,旁書:“軍民府公出,把總代行用印。”
  註釋:
  ①章注:郭指郭世勳。和指和珅。
  註釋:
  ①劉注:原件正文之前書:“五十八年八月,欽天監差役來澳買物。”
  ②章注:許指許祖京。
  ③劉注:索德超(José Bernando de Almeida),葡萄牙人,耶穌會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抵澳門,入北京,供職於欽天監。乾隆六十年(1795),授欽天監監正。嘉慶十年(1805),卒於京。
  註釋:
  ①章注:長指長麟。
  ②章注:拂朗濟亞爲拉丁文Francia的音譯,即法國。
  註釋:
  ①章注:常指常齡。
  ②章注:羅瑪當家應指羅馬傳信部賬房神甫。
  註釋:
  ①章注:時吉慶以協辦大學士任兩廣總督,故自稱“本閣督部堂”。
  註釋:
  ①章注:那指那彥成。
  ②章注:祿指祿康,長指長麟,英指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