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粵辦理北堂信物的教士
1164澳門同知韋協中為催令查明德金是否住澳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十七日,1793·11·20)
澳門海防軍民府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照得案據南海縣申請,飭查夷人德金現住澳門南環地方,①業經諭飭查,至今未復,合再諭催。諭到該夷目,立即遵照,查明德金是否在南環地方居住,速即稟覆。毋遲。特諭。
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十七日諭
(1229/C0605-172/Cx.01,R.03/0411)
1165 署澳門同知吳為轉飭德金在澳管理本國鄉信事下理事官諭(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1794·3·22)
署軍民府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該夷目稟稱:查德金夷人原是佛郎濟亞國人氏,管理鄕信,向在省城居住,稟懇令其上省居住,管理該國鄕信。等情。到本署府。
據此,查夷人德金係奉派暫行管理該國鄕信。當經廣州府轉據南海縣詳明,仍在澳門居住,毋庸上省。又經本署府飭行遵照在案。兹據前情,合諭飭遵。諭到該夷目,即便轉飭拂郎濟亞國人德金遵照,照依先今諭飭事理,在
管理該國鄕信等事,毋庸上省居住。毋違。特諭。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廿一日
(0973/C0606-037/Cx.01,R.04/0572)
1166 署香山縣丞王為飭查魏臘爾是否堪接辦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十月初五日,1801·11·10)①
署香山縣左堂王,爲咨行事:
本月初四日,准本縣正堂許移開:嘉慶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准南海縣關開:轉奉各憲牌:嘉慶六年八月二十日,准總管內務府咨:據辦理西洋四堂事務處呈稱,經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工部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蘇摺奏,②內開:奏爲請旨事:據天主堂西洋人羅廣詳〔祥〕、巴茂正、賀淸泰等呈稱:③乾隆五十八年呈准令西洋人德金居住廣東,料理京內北堂一切事務,④德金現已回國,無人接辦本國事務。現有西洋人魏臘爾一人,⑤居住廣省,接辦一切,實爲妥便。等語。查西洋人等在京當差,廣東省尙有西洋人居住料理一切。今羅廣祥等呈稱:現有西洋人魏臘爾可以接管。可否行文兩廣總督,令其查看魏臘爾替德金管理一切之處,謹奏。奉旨:依議。欽遵。查照辦理可也。等因。到本閣督部堂,備牌仰司札府,到縣移廳,煩照奉□〔准〕移內事理,希即一併查明,西洋人魏臘爾是否在澳門小三巴堂,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至德金係於何年月日回國,有無報案?迅賜移覆,以憑轉移詳咨,請勿有遲。等因。
准此,合行諭查。諭到該夷目唩嚟哆,查照諭內事理,立即查明西洋人魏臘爾是否在澳門小三巴堂?稟請驗看,可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至德金係于何年月日回國,有無報案?一併查明稟覆到廳,以憑牒覆縣移詳咨,毋得遲延。特諭。
嘉慶六年十月初五日諭
(0915/C0607-124/Cx.02,R.05/0709)
1167 香山知縣許乃來為飭查魏臘爾是否在澳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十月十四日,1801·11·19)①
正堂許,爲咨行事:
案准南海縣移:奉本府轉:奉藩憲奉督憲准總管內務府咨:查西洋人魏臘爾如在澳門,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至德金係於何年月日回國一案,先經專差諭飭該夷目查覆去後,未據覆到,合再專差飛催。諭到該夷目,立刻遵照,確查西洋魏臘爾果否現在澳門三巴堂,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至德金係於何年月日回國,有無報案?即日一併查明稟覆,交着來差,賫繳本縣,以憑移覆詳咨,事關內務府咨查要件,毋得再遲。速速。特諭。
嘉慶六年十月十四日諭。②
(0916/C0607-125/Cx.02,R.05/0710)
1168 香山知縣許乃來為飭查魏臘爾是否堪接辦北堂事務再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01·12·30)①
香山縣正堂許,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案准南海縣移:查西洋人魏臘爾如在澳門,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迅即查明移覆,以便詳咨一案。先經諭飭該夷目確查去後。嗣准戎廳覆:據該夷目稟稱:查魏臘爾係奉西洋波爾都雅國王命,在澳門小三巴堂敎習夷人書理,哆不敢違命□〔將〕伊送出。等情。移覆前來。
惟查魏臘爾果否實堪協辦西洋事務,未據稟覆,合再專差飭查。諭到該夷目,立刻遵照,確查西洋人魏臘爾果否實在堪以協辦西洋事務,即日據實稟覆,交着來差賫繳,立等核辦,毋得刻遲。速速。特諭。
嘉慶六年十一月廿五日諭
(0917/C0607-126/Cx.02,R.05/0711)
1169 署香山縣丞王為飭查魏臘爾是否堪接辦北堂事務再下理事官諭(嘉慶六年十一月二二六日,1801·12·31)①
署香山縣左堂王,爲備移確查事:
本月二十六日,准本縣正堂許移開:案准南海縣移:查西洋人魏臘爾如在澳門,堪以接管西洋事務,迅即查明移覆,以便詳咨一案。先經移准貴廳查據夷目唩嚟哆稟稱:查魏臘爾係奉西洋波爾都雅國王命,在澳門小三巴堂敎習夷人書理,哆不敢違命將伊送出。等情。移覆前來。業經移覆南海縣在案。兹復准關查魏臘爾果否實堪辦西洋事務,前移未據聲明,合再專差移查,備移到廳,煩照事理,希即確查西洋人魏臘爾果否實在堪以接辦西洋事務,即日確切查明,備文交差賫回,立等移覆,請勿有遲。等因。
准此,合行諭查。諭到該夷目唩嚟哆,刻日確查西洋人魏臘爾果否實在堪以接辦西洋事務,即日確切查明,稟覆到廳,以憑牒覆轉移,□〔毋〕得稍遲。特諭。
嘉慶六年十一月廿六日諭
(0918/C0607-127/Cx.02.R.05/0712)
1170 香山知縣許乃來為查明明諾等是否堪以在粵接辦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嘉慶七年十月二十八日,1802·11·23)
香山縣正堂許,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奉軍民府牌行:本年九月三十日,准廣州府關開:本年九月二十日,奉兼署布政使司包憲牌:嘉慶七年九月十二日,據南海縣申稱:嘉慶七年八月十八日,奉本府信牌:嘉慶七年八月十六日,奉前司牌開:嘉慶七年八月初八日,奉兩廣閣督部堂覺羅吉憲牌:
嘉慶七年八月初三日,准辦理西洋四堂事務處咨:經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工部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蘇摺奏,內開:爲請旨事。據天主堂西洋人賀淸泰、南彌德呈請,前因承辦北堂事務無人,曾經呈懇安置魏臘爾承辦。今准兩廣總督咨覆,魏臘爾現已患病,不能到廣接辦。竊思淸泰等北堂雖有六人:賀淸泰、梁棟材、潘廷璋、①巴茂正年俱衰邁,吉得明废疾,惟南彌德現年三十五歲,繼續乏人。若廣省無人接辦,有情願進京効力者無人呈報,鄕信土物無人接收,不得不續懇天恩,現有西洋人明諾,②與巴類斯德羅在呂宋行居住,③二人俱可以接辦本堂事務。爲此泣求轉奏,行知兩廣總督,于二人中安置一人接替,則淸泰等繼續有人,永沐皇恩于無旣矣。等情。據情具奏。奉旨:依議。欽此。遵咨到督院,備牌仰司行府仰縣,立即查明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二人,如在粵東省,果否堪以酌撥一人接管西洋事務詳覆。幷將洋信轉發交西洋人明諾收領。等因。
奉此,遵將洋信發交洋商轉給,幷着查明諾與巴類斯德羅去後。兹據洋商潘致祥等稟稱:素不與明諾、巴類斯德羅二人往來交易,其是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不能深悉,應請照向例,飭澳門夷目唩嚟哆自行公舉酌派辦理。等情。到司。轉行分府仰縣,立即着令夷目唩嚟哆,照依咨內奉旨事理,查明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二人如在粤東省,是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酌派一人,幷取具夷目、行商保結及領狀,申繳本署府察核,以憑詳請咨覆。等因。到縣。
奉此,合亟諭查。諭到該夷目,立即照依咨內奉旨事理,查明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二人如在粵東省,果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酌派一人,該夷目出具保結及領狀,各一樣八本,稟繳本縣,以憑申繳詳咨。毋得遲獐。特諭。
嘉慶七年十月廿八日諭
(0702/C0608-035/Cx.02,R.06/0759)
1171 香山縣丞吳兆晉為查明明諾等是否堪以在粵接辦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嘉慶七年十一月初三日,1802·11·27)
特授香山縣左堂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照得本年十一月初二日,准本縣正堂許移開:奉各憲轉奉兩廣督部堂覺羅吉准管理西洋四堂事務工部侍郎總管內務府蘇摺奏,內開:爲請旨事:據天主堂西洋人賀淸泰等呈請,〔前因〕承辦北堂事務〔無人,曾經呈懇安置魏臘爾承辦。今准兩廣總督咨覆,魏臘爾現已患病,不能到廣接辦。竊思淸泰等北堂雖有〕六人:賀淸泰、梁棟林、潘廷璋、巴茂正年俱衰邁,吉得明廢疾,惟南彌德現年三十五歲,繼續乏人。現有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在呂宋行居住,二人可以接辦本堂事務,泣求轉奏,于二人中安置一人接替,繼續有人。爲此,謹奏。等因。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咨行到省,行司到府仰縣移廳,煩爲查照咨內奉旨事理,希即一體查明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二人如在粵東省,果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酌派一人。取具夷目、行商保結及領狀,各一樣八本,移覆過縣,以憑申繳詳咨。等因。到廳。
准此,合就諭知。諭到該夷目,立即查明西洋人明諾與巴類斯德羅二人如在粵東省,果否堪以接管西洋事務,酌派一人。該夷目備具保結及領狀,各一樣九本,繳赴本分縣,以憑移縣轉繳詳咨,毋得遲違未便。特諭。
嘉慶七年十一月初三日諭
(0701/C0608-034/Cx.02,R.06/0758)
1172 澳門同知王衷為諭知明諾下澳居住辦理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806·6·1)
廣州澳門軍民府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照得辦理西洋堂信件夷人明諾,寓居省城荷蘭夷館。①現奉督部堂批行,飭令該夷下澳居住,以後北堂信件即令在澳照料,毋庸寓在省門洋行會館。②等因。
奉此。兹該夷明諾遵諭下澳居住,的于本月十六日在省起程,合就諭知。諭到該夷目,即便遵照,俟明諾到澳,務需妥爲照料,即令在澳辦理北堂信件,毋得私行回國。如明諾有搭船回國之信,該夷目務要預先稟明本分府,以憑轉稟。仍先將到澳日期刻即稟覆。均毋遲違。特諭。
嘉慶十一年四月十五日諭
(0381/C0611-015/Cx.02,R.09/1067)
1173 澳門同知王衷為將明諾妥為安置在澳辦理北堂事務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1806·6·13)
軍民府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本月二十五日,接據該夷目稟稱:
囒哂夷人明諾于本月二十日到澳,但哆等集亭酌量明諾住澳一節,查本國律例,外國洋人無命不得擅留住澳之條。故哆等不敢違國例而留其住澳。且彼抵廣由虎門進埔,非哆澳門稟請之件,是哆亦不能公保其人。伏乞將夷情轉詳大憲。等語。
查澳門爲天朝內地,大皇帝惠及遠夷,准令該國夷人常年住居,以通貿易,是各國夷人皆可棲止,何有外國洋人無命不得擅留住澳之條?且查澳門現有
咭唎等國夷人住居,何獨明諾而不可住耶?况明諾在澳亦係辦理西洋堂北堂信件之事,並非伊一人之私事,如明諾在澳安分守法,自當令其常年住居。倘敢有滋事不法情事,該夷目即據寔稟明,以憑究辦,又何必該夷目等公保其人也?諭到該夷目,即遵照前諭,妥爲安置,不得混請轉詳,致干大憲飭駁也。毋違。特論。
嘉慶十一年四月廿七日諭
(0382/C0611-016/Cx.02,R.09/1068)
1174 澳門同知王衷為查明諾果否在澳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六月十九日,1806·8·3)
澳門軍民府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案奉憲行:飭令辦理西洋北堂信件之夷人明諾下澳居住。等因。當經諭飭該夷目遵照,俟明諾到澳,妥爲照料,即令在澳辦理北堂信件,毋得私行回國。如明諾有搭船回國之信,務要預先稟明。嗣據該夷目稟稱:夷人明諾于四月二十日到澳。稟報在案。
茲本府訪得明諾現在並不在澳居住,合諭飭查。諭到該夷目,迅即確查夷人明諾果否在澳居住,有無別故,抑係私自搭船回國,所搭何人之船,於何日起程?即日查明,據實稟覆,以憑核辦,毋得含混,致干未便。切速。特諭。
嘉慶十一年六月十九日諭
(0383/C0611-017/Cx.02,R.09/1069)
1175 澳門同知王衷為催查明諾果否在澳事行理事官札(嘉慶十一年七月初一日,180·8·14)
澳門軍民府王,爲札催事:
案奉憲行:飭令辦理西洋北堂信件之夷人明諾下澳居住。等因。當經諭飭該夷目遵照,俟明諾到澳,妥爲照料,即令在澳辦理北堂信件,毋得私行回國。如明諾有搭船回國之信,務要預先稟明。嗣據該夷目稟稱:夷人明諾已于四月二十日到澳,稟報在案。
隨經本府訪得明諾並不在澳居住,復經諭飭確查稟覆去後,迄今未據覆到,殊屬玩延,合再札催。札到該夷目,立即將夷人明諾果否在澳居住,有無別故,抑係私自搭船回國,所搭何人之船,于何日起程?刻即查明,據寔稟覆,以憑核辦。毋得仍前遲延,大干未便。切速。飛速。須札。
嘉慶十一年七月初一日札
(0384/C0611-018/Cx.02,R.09/1070)
1176 澳門同知王衷為飭查明諾回國事行理事官札(嘉慶十一年七月初六日,1806·8·19)
廣州澳門軍民府王,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該夷目稟覆:查明諾其人果不在澳。因澳土連海,各國往埔出入夷船俱由此掛椗,故無從稽□〔查〕于何日,附搭何人之船回國。詢查再三,不得其故,□合據實稟覆。等情。前來。
查夷人明諾于四月二□〔十〕日到澳,前經該夷目稟明在案,彼時明諾住居□〔何〕處,即由何處跟究,無難水落石出。乃以澳土連海,各園夷船出入,由此無從稽查爲辭,含混稟覆,殊屬玩誤。本應即提番書究處,姑再札飭確查。札到該夷目,速即確查夷人明諾實係何日,附搭何人之船回國?抑係趁往他國?限即日內查明稟覆,毋得仍前含混,挨延干究。特札。
嘉慶十一年七月初六日札
(0385/C0611-019/Cx.02,R.09/1071)
1177 澳門同知王衷為飭查明諾實在下落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八月初三日,1806·9·14)
軍民府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據該夷目稟覆:夷人明諾,遵即細密詢查,仍無確據。是何日搭何人之船回國,或趁他國,必俟有夷船回帆,查明確據,方可稟聞。理合稟覆。等情。前來。
據此,查夷人明諾于四月二十日到澳,屢經飭行查明去後,並不指實稟覆,難以申詳。況該夷人係同澳居住,即向住處查問往來夷人,何日未曾回來,何日有洋船回國,逐一詳細跟究,自得確實。該夷目並不認眞確查明白,任聽番書含混率覆,甚屬不合,合再諭飭。諭到該夷目等,即速查明夷人明諾是否逗遛在澳?寔係何月日附搭何人之船回國?抑係往趁他國?限即日內確切查明稟覆。倘再仍前含混,定將該番書提轅審究,決不姑寬。毋違。特諭。
嘉慶十一年八月初三日諭
(0386/C0611-020/Cx.02,R.09/1072)
1178 澳門同知王衷為催令查明明諾實在下落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九月二十日,1806·10·31)
澳門軍民府王,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照得夷人明諾有無在澳,抑係搭何船隻,于何日起程去往他國?叠經飭查去後,乃該夷目只以必俟有夷船回帆,查明確據,方可稟聞〔搪〕塞了事,並不據實稟覆,深屬疲玩。
兹澳船回帆,將次畢集,合再即專差守催。諭到該夷目,速將夷人明諾是否仍在澳門?究係何月日,附搭何人船隻回澳,抑係去往他國?即日確切查明,詳細稟覆本府察核,毋得仍前玩視。倘再朦混稟覆,定即提番書、通事究處不貸。速速。特諭。
嘉慶十一年九月廿日諭
(0388/C0611-022/Cx.02,R.09/1074)
1179 香山知縣彭昭麟為催令確查明諾實在下落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1806·12·10)
香山縣正堂彭,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奉本府轉奉布政使司衡批:①海防同知具稟,查明夷人明諾私行逃走緣由。奉批:查夷人明諾係奏明管理西洋信件之人。據該同知具稟,該夷下澳居住,已諭令澳門夷目唩嚟哆妥爲照料,何致潛行無踪?雖澳門之外即屬外洋,原無從得其下落,或仍往相熟夷館,亦未可定。仰廣州府速即詳細查詢明諾下澳日期,原住處所及寔在下落,據實稟辦,毋任飾混未便。仍候兩院憲曁臬司批示繳。等因。
奉此。合就飭行,備牌仰縣,即速詳細查詢明諾下澳日期,原住處所及寔在下落,據實稟辦,毋任飾混,致干未便。等因。到縣。
奉此,除申軍民府查明該夷下澳日期,原住處所飭知外,合就諭查。諭到該夷目,立刻確查該夷明諾係何月日到澳,住居何處,於何月日逃走,是否仍往相熟夷館潛住,務得實在下落,據實稟覆。特諭。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諭
(0390/C0611-024/Cx.02,R.09/1076)
1180 香山知縣彭昭麟為催令確查明諾實在下落事再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806·12·29)
香山縣正堂彭,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案奉本府轉奉藩憲批:海防同知具稟,查明夷人明諾移〔私〕行逃走緣由。到府仰縣,即速詳細查詢明諾下澳日期、原住處所及實在下落,據實稟覆,毋任飾混。等因。當經申請軍民府,查明該夷明諾下澳日期。飭知幷諭飭該夷目,查明該夷明諾係何月日到澳,原住居何處,於何月日逃走?是否仍往相熟夷館潛住?務得實在下落,據實稟覆去後。
兹奉軍民府行知,該夷明諾係於本年四月十六日自省起程,本分府親押下澳,並諭令該夷目妥爲照料,毋許私逃回國在案。至該夷明諾住處,該夷目自必周知。一面諭飭夷目查明辦理。等因。到縣。
奉此。惟該夷目未據查明稟覆,合就專差諭催。諭到該夷目,立刻遵照前諭,確查明白,據實稟覆,交差賚回,以憑核辦,毋再稽遲。特諭。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廿日諭
(0391/C0611-025/Cx.02,R.09/1077)
1181 香山縣丞吳兆晉為催令確查明諾實在下落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07·1·1)
香山縣左堂吳,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照得現准香山縣正堂彭移開:案奉各憲牌行:立即查明夷人明諾私行逃走緣由,轉飭夷目唩嚟哆,即日查明該夷明諾,係於何月日到澳,原住居何處,於何月日逃走,是否仍往相熟夷館潛住?務得實在下落,刻日據實備文移覆,交差賫回,以憑核辦。等因。
准此,查該夷明諾係軍民府憲於本年四月十六日由省親押下澳,交該夷目收管照料,毋許私逃回國。其原住處所及實在下落,該夷目自必週知。
兹准移催,合就專差諭查。諭到該夷目,即速遵照,查明該夷明諾係於何月日到澳,原住居何處,於何月日逃走,是否仍往相熟夷館潛住?務得實在下落,刻日據實具稟,交差賫回,以憑牒覆核辦,此係奉憲飭查之件,該夷目毋得玩延干咎。速速。特諭。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廿三日
(0392/C0611-026/Cx.02,R.09/1078)
1182 香山知縣彭昭麟為飭查明諾實在下落事下理事官諭(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07·1·3)
香山縣正堂彭,諭夷目唩嚟哆知悉:
現奉本府轉奉藩憲牌開:奉兩廣總督部堂吳批:據海防同知具稟,□〔查〕明夷人明諾私行逃走緣由。批司行府□□〔仰縣〕,查照先今批行事理,即將夷人明諾現在逃往何處,抑或回國?刻日確查實在下落具覆。如果遍查無踪,亦即叙具妥詳,轉請詳咨。等因。
奉此。查本案先奉檄行,業經諭飭該夷目確查,復又差催查覆在案。兹奉前因,合再飭催。諭到該夷目,立將夷人明諾從前到澳,住居何處?與何□〔人〕交往?現在逃往何處,抑或回國?刻日□〔確〕加細查,務得實在下落稟覆,交差賫回,以憑具詳。事關奉大憲飭查要件,毋得再延。特諭。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諭
(0389/C0611-023/Cx.02,R.09/1075)
註釋:
①劉注:德金(Mr.Quin de),法國人。
註釋:
①劉注:原件正文之前書:“十月初五到。”
②章注:蘇指蘇楞額。
③劉注:賀淸泰(LouiS Poirot),法國人,長於意大利,耶穌會士。
④劉注:居住廣東料理京內北堂一切事務,指法國遣使會設在廣州的賬房(辦事處)主管神甫。十八世紀末爲了避免葡王保敎權對法國傳敎事務的干擾而設。後因嘉道間敎難迭起而遷至澳門。
⑤劉注:魏臘爾(J0ào Agostinho Villa),意大利人,葡萄牙遣使會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抵澳門,任敎於聖若瑟修院。後任法國遣使會駐廣州賬房神甫。嘉慶七年年底(1803年初)卒於澳門。
註釋:
①劉注:原件正文之前書:“十六日到。”
②劉注:原件年月處加蓋“香山縣淇澳巡檢司印”外,傍書:“正印公出,淇澳司代印。”
註釋:
①劉注:原件正文前書:“六十年十一月廿五,查魏臘爾堪管西洋事務。”“十一月廿六日到。”六十年之“十”字爲衍文。
註釋:
①劉注:原件正文之前書:“六年十一月廿六,查魏臘爾可接辦西洋事。”“十一月廿七日到。”
註釋:
①劉注:潘廷璋(Giuseppe Panzi),意大利人,法國耶穌會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廣州。次年進京供職,任宮廷畫師。嘉慶十七年(1812)卒於北京。
②劉注:明諾(Pedro Vicente Maria Minguet),法國人,遣使會士。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澳門,任敎於聖若瑟修院。嘉慶五年(1800)潛至廣州,企圖赴京不遂。後留粵接任北堂賬房神甫十一年(1806)離開中國,前往非洲留尼汪島,後卒於該地。
③章注:呂宋行,指廣州十三行商館中的西班牙館。
註釋:
①章注:荷蘭夷館,又稱荷蘭館或荷蘭商館,爲淸代廣東十三行商館之一,舊址位於今廣州十三行路之南,荳欄中約東側。
②章注:洋行會館又稱行商公所,即廣東十三行商(又稱行商或洋商)的會館,舊址位於今廣州十三行路以北,正對靖遠路口。
註釋:
①章注:衡指衡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