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印象派畫家馬奈一幅失散的油畫
一八七四年在巴黎的一家照相館樓上,一群不受官方控制的畫家們舉行了歷史性的畫展,但是畫展受到保守評論家的嘲笑,他們不懐好意的把這批具有革新精神的畫家稱之為“印象派”,並誇大其詞地攻擊這批畫家的作品是“信手塗鴉的兒戲,胡鬧”。這些先進的畫家們面對冷嘲熱諷,泰然處之。他們並没有拒絶“印象派”的稱呼,繼續以清新獨創的繪畫語言描繪大自然和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受,在運用色彩方面有重大的突破。物理光學的科學成果,在印象派畫家的筆下體現為美學的奇葩,他們按照雨後彩虹的色譜去寫生,用具有生命力的色彩表現生活的明亮,活潑和朦朧之美。他們給油畫技術帶來了劃時代的貢獻。儘管印象派畫家們的作品曾遭到官方的冷遇和愚昧無知的排斥,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終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影響擴展到全世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給觀衆帶來了陽光普照的温暖和斑斕的色彩,開拓了人們享受視覺美感的新領域。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一八三二——一八八三)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初從學院派畫家庫圖爾學畫,並在盧佛爾宮臨摹和研究提香、委拉斯凱兹、戈雅、哈爾斯等名家作品,由於他首先公開反對官方藝術,所以人們把他視為印象派畫家的領袖。這批青年畫家經常在蓋爾波瓦的咖啡館聚會,著名作家左拉(ZOLA)也常去這家咖啡館,成為他們的支持者,左拉對於“繪畫美”極其敏感,他意識到以馬奈為代表的先進繪畫潮流。熱情的介紹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左拉在他所寫的“論馬奈”一文中,深入地分析了馬奈技巧的獨到之處,他説:馬奈的畫有一種“不可多得的簡練”,是一種“粗獷、精確而又典雅的畫風”。左拉內行地指出:馬奈畫中的“光綫猶如一條寬廣的白色流水灑落下來,柔和地照亮着物體”。左拉盛讚印象派畫家獨特的視覺感受和表現方式,他認為馬奈的畫“體現了人類才智中至今未被發現的一面”,這是“由個人氣質決定的富有人性的美的對現實的表現方式”。
愛德華·馬奈於一八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逝世,澳門市政廳和賈梅士博物館為紀念馬奈逝世一百○四周年,特地把一幅從馬奈遺產中失散的油畫在澳門展覽,也是這幅畫在全世界首次公諸於衆。
這幅題為“靜坐的少女”的風景畫,是一九八二年六月廿九日從里斯本一次拍賣中所得到的。當時介紹它是一幅没有簽名和作者不詳的一幅畫,一九八二年七月對這幅畫進行清潔時,在右下角發現了被塵埃蓋住的馬奈簽名,這個意外的發現,引起了古畫鑑定家,歷史學家、評論家和藝術界學者的熱情和興趣,關於此畫的原主,據悉,他是一位八十歲的西班牙人,一九八二年在葡國去世,此人在西班牙內戰時(一九三六——一九三九)到葡國避難。經調查獲知,此畫一直屬於他私人收藏,但無法確定他購自何處,他在法國的親人也不知下落。因此,無法找到更多有關此畫的資料。
鑒於對此畫的來龍去脈缺乏瞭解,便開始對這幅畫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探索、觀察和嚴格的科技性研究,在葡國高秉根基金會、若瑟·費格里度學會、里斯本古代藝術國家博物館,奧薩爾博物館公共部、巴黎美術博物館和紐約京都藝術博物館歐洲繪畫部的館長和專家們的密切合作之後,一九八四年七月十日里斯本古代藝術國家博物館附屬機構若瑟·費格里度學會完成了對此畫的研究報告,一九八五年初法國博物館研究實驗室,完成了對此畫進行科學、工藝性比較法的研究。
過去,鑑定藝術品基本上靠主觀和經驗去觀察,普遍憑感情和印象,或建立在不準確的分析上,因此有很多失誤,今天,科學和工藝已用於藝術,產生了新的科學鑑定方法,五年中,對此畫進行了紫外綫和紅外綫的觀察,對畫布的纖維、顔料和黏性的分析,對顔料層面的排列、油畫的技藝,作者的簽名筆法以及畫面景象和細節進行了細緻的鑑定,作出了無可爭辯的結論:這是馬奈的真跡。它是藝術領域中近年來重大而非凡的發現。
人類跨人廿世紀之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技術進人了人們生活的一切領域,從太空穿梭機到家庭的廚房,先進的科學技術造福人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藝術領域科學技術如何發揮作用?普通人幾乎一無所知。這次展覽以它具有説服力的圖片和文字,向我們提供了藝術作品內在的科學知識,運用X光照像法,色譜分析法、紅外綫測試及碳十四測試法等鑑證文物的應用科學,還歷史本來面目,揭示了古代書籍、陶瓷、冶金、繪畫、雕塑的內在秘密。展覽以生動、具體的例子,證明科學技術已成為藝術不可缺少的輔助部份,特别是用於鑑定文物珍品、修復及保存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展覽使澳門的觀衆大開眼界,對於如何識别無價之寶,已經不再是神秘莫測的學問。澳門有悠久的歷史和大量的珍貴文物,這個展覽在澳門擧行具有現實意義,對藝術愛好者、收藏家和專業人員是學習和研究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