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序言
80年代中期,拙著《澳門史》分別由香港商務印書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卻自己多年來一椿心愿,內心是很興奮的。由於當時出版社限制篇幅,使這兩本書內容較爲簡略,其中商務本祇有11萬字,福建本25萬字。這樣的字數當然不能把澳門歷史的所有問題闡述深透。因此,在談到某些歷史環節時,往往被迫點到爲止,未能深入探究。語焉不詳,意猶未盡。儘管如此,它畢竟是開始用中國觀點全面地、系統地向人們介紹澳門歷史的一部著作。可喜的是,此後這些年來,海內外形成了一股硏究澳門的熱潮,各種硏究機構有如雨後春荀,著作論文與日俱增,學者隊伍不斷壯大。尤其是澳門學界人士,正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並積極倡導建立澳門學。對於他們這個倡議,我表示雙手贊成。但我認爲在建立澳門學的計劃中,當務之急是先要投入很大的力量,去系統地整理和出版澳門史料(包括中文、葡文和英文的史料)。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是爲了開展澳門硏究奠定基礎的一項大工程。我對澳門史依然一如旣往地懷有濃厚的興趣。今後,如有學習心得,仍準備寫點文章。而目前很想去做的一件事情,是把歷年搜集的澳門史料編輯出版。我想以此作爲響應建立澳門學的具體行動。我相信,這樣做對於喜愛澳門歷史的人們,還可提供一點硏究參考資料,會起到一些作用。1994年11月廣州會議期間,我把這個想法向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先生提出,並提交了擬編大綱。蒙吳先生熱情支持,同意出版,使這個計劃終於付諸實現。
澳門開埠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頭編起,必然因史料浩繁,非少數人短期內所能完成。我決定先選編1849年以後100年的歷史,自成一書。至於在此時限以前或以後的歷史資料,則留待今後再行處理。同時內容側重於澳門政治交涉史方面。因爲,對於澳門來說,1849年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從這時開始喪失澳門的管轄權,葡萄牙人確立了殖民統治,澳門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據此編書,通過翔實的歷史資料,可向人們說明澳門發生這種歷史性變化的由來,同時揭示此後100年間,中葡兩國有關澳門問題的交涉情况。
百年來的澳門交涉,主要是圍繞澳門主權問題展開的,而在不同時期,主權爭議又各有不同表現,按照時間順序,大體上歸納了以下專題:
1.新交涉的發端-1849年澳門事件。
2.60年代中葡關於澳門的交涉。
3.澳門苦力貿易交涉。
4.1887年中葡條約。
5.澳門界址爭端的開始。
6.修約與廣澳鐵路問題。
7.二辰丸案與澳門海權。
8.澳門劃界:香港談判。
9.澳門劃界:交涉的繼續。
10.路環血案與澳門浚海。
11.劃界期間的人民運動。
12.民國時期的澳門問題。
13.澳門交涉的綜述資料。
附錄 關於幾種澳門史料的評價。
我原先估計,近百年的澳門交涉史料,分兩輯出版便足夠了,並與基金會約定一個比較緊湊的交稿時間。等到工作開展起來之後,才發現事實並非我預想的那樣簡單,由於史料非常豐富,工作量很大,目前出版的兩輯,祇不過是初步選編出來的一部份。今後,我將繼續整理資料,出版續編。
本書編輯過程中,我嚴格遵循“讓史料說話”的原則,選輯第一手的中文資料,其中包括:檔案文獻、大臣奏稿、外交函電、淸朝實錄、方志記載、私人信件和日記等等。此外也選用了一些必要的外文資料。對於那些未曾出版過的,或絕版已久,不易查找的檔案文獻和孤本資料,均特別注意搜集和整理。在編選這些資料時,又採取全文照錄,加以標點,以便於閱讀和理解。而對某些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書,因其比較常見,如《帝國主義和中國海關》、《海關密檔》、《華工出國史料》等書,雖然史料十分豐富且珍貴,也祇選用了其中部分史料,意在引起人們的注意,又不致使本書篇幅過大,讀者必要時,可直接查閱原書。
史料整理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我多年前讀書時抄寫的資料卡片,整理起來十分耗時費力。在這方面,幸有陳才娣、陳素萍、吳坤梅、汪湲、張愛妹、季紅春、孫敏諸女士給予合作。她們犧牲了寶貴的業餘時間,參與本書史料的編選、譽寫、核對、標點和注釋,埋頭苦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使本書殺靑付梓。特別要指出的是,本書編選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基金會吳志良先生、馮少榮先生、陳君慧小姐的熱情關心、督促和幫助。更蒙澳門基金會特約責任編輯、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敎授章文欽先生認眞審閱書稿,訂正錯誤,幫助提高書稿的質量。在這裡,特向大力支持本書出版的以上各位人士以及我的合作者,表示衷心的謝意。
1996.6.於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