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雜詩



竹枝詞四十首

  余爲澳門雜詩,於此間風土,觸誌其畧,尚有委巷瑣聞足資談柄者,復得詩若干首,旅窗無俚,弄筆自遣而已。


笑煞江郎論徙戎 種多白黑與椶紅
中華民氣休輕視 三百年來守土風


  澳中諸蕃麕集,種族不一,大抵西籍共六七千人,華人無慮五六十萬矣,居人多沿舊俗,葡官不加禁製。
  按:一九二七年澳門户口統計葡人共四千餘人,華人十五萬二千餘人,汪氏所估實誤。



石色峯頭似黑人 畫師染墨寫清新
閒居一飽盤渦飯 獨自看山岸角中


  吳墨井畫跋:“峯頭石色宛似黑人之臉,然黑人色尚深,其淺者為醜,畫石乃澹墨所謂醜石耶。”又云:“澳人喜作盤渦飯。”



飲瓢喜有在山泉 滂海人家滿載船
更向門前題井字 可應解唱柳屯田


  澳地未有自來水,惟設水船數艘,每日輪流赴華界銀坑山汲泉載回,以便傍海居民就近各往挑運,此外通衢仍有大井,聽人汲飲,各家有井者於門首粉書井字,遇有火警,得以辨認汲用。
  按:宋柳永號屯田,善填詞淺白通俗,當時人稱有井水處均解柳詞。



宛邱自昔詠婆娑 高會時時共蹋歌
百萬羊燈千斛酒 紅  上美人多


  龍鬆廟側地名岡頂,有大廈一區,宏敞環瑋,葡人謂之“及笠”,即華人之公司,蓋醵資建設為公共遊息地也。每會士女昌丰,擊球跳舞,飲酒唱歌,往往達旦。
  按:“及笠”即CLUB,現譯作俱樂部。七十年代曾改為顛馬劇場,聘巴黎美女,表演艷舞。現稱崗頂戲院。



下九初三舊有期 登臺秦樂集華彝
荷蘭卜晝南灣夜 按譜嗷嘈聽鼓師


  荷蘭園南灣園均有奏樂臺,荷蘭奏樂多在星期三日下午四時,南灣多在星期六夜九時,開演時各樂人環坐,按譜鼓吹,有教師高立,執器指揮之。
  按:教師即樂隊指揮,中樂無此職位,汪氏誤認為教師。



胡琴蕃衲已尋當 笑我猶為居士裝
卻怪畫樓簾十二 迎風幅幅繡裙颺。


  西人每以華女繡裙兩襲,斜掛作簾,斑斕飄拂,若胡蝶狀。



南灣園裏路逶迤 楊柳梢頭月影移
幾許喁喁兒女語 綠陰深處坐多時

綠樹濃陰繞屋廬 朝朝畚鍤釃清渠
桃燈不復聞蚊市 清夜攤書樂有餘


  澳中樹藝路政最為注重,工役常以皮喉射水,澆濯街道,又每日以鍤通渠,去其污濁,並藥水盪滌之,故無蚊患。



依山高下起樓臺 密簇蠭房户牖開
粉堊青紅今異昔 幾曾純素絶纖埃


  鍾鳳石澳門詩自註:“澳蕃所居,高下依山,瓦壁純白”,今多髹堊雜采,五色迷目。
  按“髹”用油漆粉飾也。



菜把深情叨地主 寒儒風味幾人知
園蔬籬豆加餐好 未要堆盤番荔枝


  土產芥菜、白菜、芥藍、荷蘭豆、紅薯均極美,上人不知重,每以番荔枝相餽貽。



海魚不及江魚美 蝦醬奇腥不可嘗
獨有蠔油腴且雋 固應傳詠到温張


  原注:温張指温汝適張問陶。船山有“謝温篔房惠蠔油詩。



飊輪電轂走輕車 人面桃花一瞥餘
最好松間明月照 乘風飛渡若凌虚


  近有摩托車疾駛如風,於月夜行海岸萬綠叢中最勝。



市樓雅集厭囂譁 小結園林海一涯
美酒蒲桃豪興健 登盤催取網魚蝦


  葡人有小園在東望洋山麓海隅之間,綠陰中有釣石,可擊鮮佐酒。



葡婦披緇似翼舒 入堂禮拜挾番書
炎涼不改花舊 持較時裝恐不如


  葡婦入教者披緇,飄飄然如拱翼狀,裙用花,冬夏皆然,殆葡國道裝也。
  按:指天主教修女服裝。



女郎齊送七香車 新婦裙紗曳地斜
簽約諷經肫摯甚 豈容浪説自由花


  澳蕃結婚,郎君與親族先候於禮拜堂,新婦乘藤轎,鮮花四垂,頭罩與裙皆用白紗,長曳地數尺,送嫁女郎數十人,乘人力車隨之。新婦入堂,伏地持經默誦,新郎脱帽正立,牧師為之祈禱,新郎以指環授婦,婦脱手套受之,載指上,入牧師室讀證書,郎婦媒妁均親筆簽字乃出,諸客男女分别握手接吻為禮,送嫁諸女郎贈新婦以花毬,各拍掌而散。



威容最是法王尊 衢路人知駕駟轅
一旦遷神歌薤露 黑紗素燭集諸蕃


  澳中雙馬車惟主教與澳督得乘之,戊午正月,主教若安殁於西望洋山寺,諸僧環立念咒,醫士開剖臟腑,以藥水醃洗之,用金漆木箱盛屍,舁之以行,送殯者華洋教徒盈萬,皆以黑紗臂,手捧白燭,或持念珠花圈隨之。寺樓擊大鍾,聲不絶,教中行輩較長者執紼高歌,音甚哀,響震山谷。掘冢約二尺餘,謂異時將函骨返西洋也。
  按:戊午為一九一八年。



紅毛白頭西洋墳 衰楊蕭瑟搖斜曛
從來墟墓足悽愴 何事遊客常紛紛


  西人墳有西洋、紅毛、白頭三處,冢石上皆刻文字,或琢石為神像,或作十字架,形式不一,雕鏤精潔,時有遊人往觀。



成佛生天事渺茫 可憐迷信自徬徨
但聽蕃寺鐘聲鬧 知有豪門上北邙


  華洋教徒擁厚資者,殁後其家每乞禮拜堂為之撞鐘祈禱。
  按:北邙在洛陽城北郊,唐代巨族名門多葬其間。



彈棋六博劇歡娱 燈火樓臺似畫圖
太息黄金擲虚牝 誤人畢竟是摴蒲


  賭館林立,皆層樓崇敞,光怪陸離,供具無一不精,但入迷津,涸可立待。



輕車衢陌響鄰鄰 釗動花飛夜達晨
未必投壺同玉女 卻看迎送有香輪


  婦女入賭館,最為風俗之害,甚至館中備車迎送之者。



魚黄蝦白石螺青 纓絡華襔蘭麝馨
如此風光好詞句 倩誰低唱倚樽聽


  香山鮑逸卿 庶常俊澳門詞:“愛蠟魚黄、銀蝦白、石螺青,”黄秋畹茂才呈蘭澳門詞:“鬼婦華襔偏嫵媚,滿胸纓絡,一襟蘭麝,端的令人醉。”均見《粵東詞鈔》。



精舍山阿十笏餘 壁牋猶記聽松廬
打鐘掃地平生願 乞借禪牀此讀書


  媽閣僧廬中有小樓甚佳,廳事懸張南山先生所書楹帖。



竹石清幽曲徑通 名園不數小玲瓏
荷花風露梅花雪 淺醉時來一倚筇


  盧氏娱園擅竹石之勝,有梅花五百樹,香雪彌望,池荷亦極盛,余為撰亭聯云:“人間何世,海上此亭。”又於竹石佳處題聯云:“竹屋詞境,石林文心。”



託命嗟余白木鑱 猶看漢臘用陳咸
筠筐餽歲沿街遍 蒸餅花餳剪翠嵌


  華人多用舊曆,西人餽歲者每將粉飴糕餌之屬,罩以雜色紙花,有高至四五尺者,剪碧裁紅,極為精麗。



海澨居然古意多 元正跳舞效鄉儺
莫嫌假面猙獰甚 真相從來世所訶


  元旦華洋人多載假面具,鳴鉦跳舞,凡數日乃止。



獻歲遊人每塞途 燭銀草錦拜耶蘇
最佳風信堂前過 伏地喃喃有麗妹


  正月初旬奉耶蘇像出遊,至風信堂外稍憩,設壇供之,洋女盛妝迎拜諷經。吳墨井詩所謂:“四街鋪草青如錦,捧蠟高燒迎聖來”也。



二月二日土神廟 三月廿三娘媽祠
簫鼓鳴春燈照夜 風光渾已忘居夷


  原注:忘,去声。



園林絶勝馬纓花 赤日燒空翠繖遮
如此清陰宜小憩 匆匆莫過卓金車


  馬櫻花如木棉而細瓣重萼,鮮艷過之,且根幹奇古,密葉碎碧,下垂如幢蓋纓絡然,尤可愛,四月杪花盛開,以白鴿巢、南灣為最。



皮金剪紙作龍舟 鐃鼓喧闐夜未休
吊屈遺聞誰解得 勞民糜費果何求


  濱海潮急,端午未克為競渡之戯,每糊金紙作龍舟形,燃燭其中,數十人持之交舞通衢。



種菊名稱三月黄 黄花滿插過端陽
無聊對此炎蒸景 何忍猶吟晚節香


  菊花有名三月黄者,三四月間已作花,至五月益盛,殆來自海外也。



午暑家家每貯冰 日斜撲面海風生
交柯疊葉涼如水 人在綠天深處行


  澳地雖盛夏,日斜後即涼風颯然矣,葡人善種樹,夾道行列無不密蔭交柯。



絶妙天然士女圖 納涼石几雜尊壺
微吟金屐花鬟句 燕子誰家可識無


  馬蛟石銷夏至佳,士女多集於此。



榕葉垂門花作燈 綺羅香映月波澄
天孫妒煞鴛鴦侶 巧乞青樓恐未應


  七夕妓館張燈懸綵,遊人如織。



中元節屆謁先祠 冥楮家家尚孝思
愧我飄零未親祭 鄰翁翻為餽香粢。


  七月孟蘭節,家製粉粢祀先餉客。



蟀盆起自半閒堂 海國爭雄舉若狂
我愛秋聲簾底聽 早將促織報邨孃


  秋間鬥蟀最盛。
  按:宋代太師賈似道喜鬥蟀,有半閒堂。



中秋寒意比殘秋 倚竹佳人翠袖愁
一笑歲時本無定 觀燈更似上元遊


  舊曆中秋日為新曆九月杪矣,是夕澳人門首多懸綵燈,描畫甚精,與廣州中秋夜高揭竿燈不同
  按:第二句用杜甫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典。



重陽人上鴿巢亭 古樹波羅礧砢青
尚記笛航生句好 擬尋石屋試觀星


  《楚庭耆舊集》鍾鳳石澳門詩自註:“白鴿巢有波羅蜜樹,高數尋,上有觀星石屋。”笛航生,鳳石自號也。按觀星臺相傳為利瑪竇遺跡,今在工程公所中矣。



潮流淤淺礙行船 新法機輪利濬宣
楚漢鴻溝紛建議 深心誰識海王篇


  入澳海口水淺,輪舶往來須候潮漲方能行駛,商旅苦之,葡人近以機船挖泥,惟水界原隸中國,恐起交涉。



界分南北混居廬 每閲殘碑想古初
異域於今成樂土 詩人碩鼠恨何如


  丁巳余寓焦園,鄰人治地掘得舊冢碑,刻嘉慶七年,足證舊隸華界,而辛亥以來僑居避也,絡繹不絶。按:丁巳為一九一七年,嘉慶七年為一八○二年辛亥為一九一一年革命軍起義武昌。“碩鼠”典出《詩經》:“碩鼠碩鼠,莫食我黍。”諷統治者對人民剥削。



世局滄桑一刹那 當年遺老渺山河
風流文采無人問 搔首夕陽感慨多


  明末諸遺老多為澳門之行,墨井、跡删、不偕、獨漉、翁山之外,當尚有之,行篋攜書無多,俟再考。
  以上各詩共七十四首錄自汪兆鏞《澳門雜詩》,一九一八年澳門刊本。原書用淡黄色土紙線裝印製,封面紅色,扉葉有「澳門雜詩」手書製版四字,扉背有「戊午冬排印」手書製版五字。內文以老宋體活版銅鑄字粒排印,每頁雙面,每面十二行,每行卅二字,全書計扉葉一頁,內文十四頁,即共三十面,乃汪氏在澳門自刊版者。